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
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
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赴任的场景,充满了对其光明前途的赞美与期待。开篇“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两句,勾勒出一幕生动的画面:在杏花盛开的平台上,少年神童正在接受老师的教诲,即使是在这样温馨美好的春日,也不忘勤奋学习,追逐着中庭里的蝴蝶,象征着学问无止境。紧接着,“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两句,则透露了神童的才华横溢,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研读五经,并且能够穿上成人之衣,显示出他的早慧与成熟。
中间,“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两句,描绘了神童告别师长和老朋友的场景。这里的“秋堂”指的是学校或书房,"白发先生"则是对年迈老师的尊称,而“古巷青襟”则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表达了对于过往时光的留恋。
结尾,“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两句,则展现了神童赴任之际,独自一人前往凤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朝廷所在地),手持推荐表,预示着他即将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神童的才华与未来,还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画面。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
水驿门旗出,山峦洞主参。
辟邪犀角重,解酒荔枝甘。
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劝酒不依巡,明朝万里人。
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新。
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
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休梳丛鬓洗红妆,头戴芙蓉出未央。
弟子抄将歌遍叠,宫人分散舞衣裳。
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
发愿蓬莱见王母,却归人世施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