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五日夜省直

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

留连惜纨扇,散诞脱纱巾。

蟾影夜色浅,蛩声秋意新。

图书足自适,何物更关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夕阳已经西沉,微暖的风仍然拂面。
我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纨扇,随意摘下头上的纱巾。
月光下的景色朦胧,秋虫的鸣叫带来新的秋意。
沉浸在书卷中已足够惬意,还有什么能牵动我的心呢?

注释

大火:夕阳。
西落:落下西方。
温风:微暖的风。
袭人:拂面。
留连:舍不得放下。
纨扇:薄丝扇子。
散诞:随意。
脱:摘下。
蟾影:月光。
夜色浅:景色朦胧。
蛩声:秋虫鸣叫声。
秋意新:新的秋意。
图书:书卷。
足自适:足够惬意。
何物:还有什么。
关身:牵动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夜景图。开篇“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表现了初秋时分,大火即夏日炎热的太阳已经落山,而晚风仍旧带着余温拂过脸庞,给人一种舒适而不失凉意的感觉。紧接着“留连惜纨扇,散诞脱纱巾”则是说人们对于夏日用以驱热的扇子还未舍得,而轻薄的纱巾也随着秋风微拂,似乎在诉说着季节更迭中人们对温度变化的小心思量。

“蟾影夜色浅,蛩声秋意新”一句,则是借助月亮(蟾蜍)和蟋蟀的叫声来烘托出一个深夜的静谧与秋意的浓郁。蟾蜍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引潮汐的神话动物,这里象征着月亮,而“夜色浅”则表明天空清澈,月光不强;“蛩声秋意新”则是通过蟋蟀的鸣叫来点出秋季的气息。

最后,“图书足自适,何物更关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静谧的夜晚,只需有书籍陪伴,就足以让心灵得到满足,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来打扰或是吸引自己的注意。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悠闲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三)

菊蕊如排粟,青青见叶心。

未尝窥白日,何以散黄金。

攲侧疏篱短,绵延蔓草深。

寒蛩尔何与,终夕亦悲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二)

怅望中秋月,于今已上弦。

明生圭样小,影露桂花偏。

幽思邈难致,浮云去不还。

何当出阴翳,清彻照中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一)

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

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

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裁筒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釜斛成。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既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凰再集颍川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