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五)法曲

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

舜持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

大夏濩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

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

作之宗庙见艰难,作之军旅传糟粕。

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沈著。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雅弄虽云已变乱,夷音未得相参错。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

翻译

我听说黄帝演奏清角之乐,使得猛兽伏地,黑鹤起舞。
舜手持干羽,感化苗民,尧则以咸池之乐,引来凤凰栖息于阁楼。
大夏、濩武等古乐都是象征功绩的,但即便功绩众多,仍有人惊讶于其内在的玄妙未能充分展现。
汉高祖刘邦路过沛县时也有欢庆之歌,秦王破阵乐也非无中生有。
这些乐曲在宗庙中展现了创制的艰辛,在军队中流传却只留下粗浅的部分。
唐明皇创作的曲子多有新颖之风,旋律婉转,逐渐深入人心,易于沉浸。
《赤白桃李》借花之名,《霓裳羽衣》则被誉为天降之音。
虽然雅正之乐已变得杂乱,但外族音乐尚未能与其混杂。
自从胡人骑兵带来烽烟尘土,毛皮的腥膻之气弥漫在长安洛阳。
女子效仿胡人装扮,艺伎引进胡音,追求胡人的音乐。
火凤之音沉闷,常带呜咽断续,春莺鸣唱后尽是凄凉空虚。
胡人的音乐、骑兵和装扮,这五十年来竞相流行,纷繁杂乱。

注释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清角:古代的一种乐曲,据说黄帝所作,能感化万物。
弭伏:平息,使驯服。
熊罴:指大型猛兽,象征力量。
玄鹤:黑色的鹤,象征祥瑞。
舜:古代圣王,以德治国。
干羽:干为盾,羽为羽毛装饰的舞具,象征和平。
苗革心:苗民革除旧习,归顺之心。
尧:古代圣王,传说中的太平盛世之主。
咸池:古代乐曲名,传说为尧时所作。
凤巢阁:凤凰筑巢的地方,比喻高尚的居所。
大夏:古代乐舞,相传为夏禹所作,表现其治水之功。
濩武:濩是商汤时的乐舞,武指周武王时的乐舞,皆象征武功。
玄功:深奥、神秘的功绩。
汉祖:即汉高祖刘邦。
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其破阵乐描述了他的军事胜利。
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糟粕:比喻不重要的、残留的部分。
明皇: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推动者。
宛转:声音悠扬动听。
侵淫:逐渐深入。
沈著:深入人心,此处指音乐的感染力。
赤白桃李:乐曲名,可能借花之艳丽比喻音乐之美。
霓裳羽衣:著名的唐代乐舞,象征仙乐。
雅弄:雅正的音乐。
变乱:变得混乱。
夷音:外族的音乐。
相参错:相互混合。
胡骑:胡人的骑兵。
烟尘:战争的象征。
毛毳:动物的毛皮。
腥膻:指胡人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异味。
咸洛:泛指中原地区,咸指咸阳,洛指洛阳。
胡妆:胡人的装扮风格。
伎进:艺人推广。
胡乐:胡人的音乐。
火凤:比喻美妙的音乐。
咽绝:声音低沉断续。
春莺:春天的黄莺,比喻美妙的歌声。
啭罢:歌唱完毕。
萧索:冷落,凄清。
竞纷泊:争相流行,纷繁杂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五·法曲》。诗中通过对古代圣君黄帝、舜、尧等人的音乐描述,以及汉祖刘邦过沛时的歌谣,秦王破阵的战功,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古代圣君的治国之道与音乐相结合,如“黄帝鼓清角”、“舜持干羽苗革心”,表达了对古代理想政治文化的赞美。同时,通过“汉祖过沛亦有歌”和“秦王破阵非无作”,诗人指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军旅中的贡献,并通过音乐传唱这些英雄事迹。

然而,到了后世,“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过于繁复和奢华。诗人批评这种变化,认为它们已经背离了古代的纯正与简约。此外,对于北方胡人的文化影响,如“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诗人也表达出了不满和怀念中原文化。

最后,“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人感慨于胡人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五十年,这种文化的交融带来了新的音乐风格,但也让传统的雅乐面临了挑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注,以及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担忧。元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感,成功地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段时光下人们生活的缩影。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九)胡旋女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噏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圜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

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十)蛮子朝

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

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

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

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椎头丑类除忧患,尰足役夫劳汹涌。

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

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肿]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十一)缚戎人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臕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月]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八)骠国乐

骠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

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

德宗深意在柔远,笙镛不御停娇娥。

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

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废,下堙上塞王道颇。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

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瓮滋鼋鼍。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