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瀑布

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挂岩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在漫长的夜晚里,它看似月光倾洒,但到天明时分,却被云雾所遮掩。
它从悬崖高处流下,穿越松林密布的小岛,撞击岩石的声音,最后落入稻田之中。
那洁白的颜色如同三伏天的飞雪般喷涌,剩余的水流汇成了万年不息的小溪。
若不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使其奔腾而出,恐怕它早已与前方山脚下的淤泥混为一谈了。

注释

遥夜:漫长的夜晚。
看来:看起来。
疑:疑似。
月照:月光照射。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失去:不再可见。
挂岩:挂在悬崖上。
远势:远处的气势。
穿:穿越。
松岛:长满松树的小岛。
击石:水击打石头。
残声:余音,水声。
注:流入。
稻畦:稻田间的水沟。
素色:白色,这里指水的白茫茫一片。
喷成:喷涌形成。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时期,这里形容酷热。
雪:比喻水的洁白。
馀波:水流的余势。
流作:汇聚成为。
万年溪:形容溪流长久不息。
不缘:如果不是因为。
真宰:大自然,宇宙的主宰力量。
能开决:能够使其开通流出。
应向:可能就会。
前山:前面的山脚下。
杂淤泥:混合在淤泥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充满了动人的意象和深远的哲理。诗人以其特有的艺术才华,捕捉到了山水之间的灵动之美。

"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不可预测变化的感慨,月亮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被白昼的云雾所掩盖。这不仅是景象的描述,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事物无常的深刻体悟。

"挂岩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瀑布的壮丽图景。水从高处飞泻而下,在岩石间回响,形成一种自然的音乐,同时也滋润了田野。这是对大自然力量与美感的赞颂。

"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这里的“素色喷成三伏雪”形象鲜明,水流冲刷出白色的泡沫,宛如夏日之中突然降临的雪花。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奇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永恒。

"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这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大自然中的至高无上之主,也无法左右一切;而我们应当面对眼前的现实,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勇往直前,清除心中的杂念和世间的污泥。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壮观的山水画卷,又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集自然美与人生智慧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东溪言事寄于丹

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

轩窗才过雨,枕簟即知秋。

草际鸟行出,溪中虹影收。

唯君壮心在,应笑卧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冬日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冬夜泊僧舍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