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微之即席

酿成吴米野油囊,却爱清谈气味长。

闲日有僧来北阜,平时无盗出南塘。

风亭对竹酬孤峭,雪径寻梅认暗香。

江水中?应未变,一杯终欲就君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酿造成吴地特有的米酒,散发出清雅的谈话气息。
在闲暇的日子里,有僧人从北山前来,平时南塘并无盗贼出没。
在风亭对着竹林,我以孤傲的心情品赏,踏雪寻梅,只为那幽幽暗香。
江水中的鱼儿想必依旧如初,我渴望与你共享这一杯美酒。

注释

吴米:吴地特有的米,可能指吴地的特色酒酿。
清谈:清淡的谈话,可能指高雅的交谈氛围。
北阜:北山,指诗人所在之地的北方山岭。
南塘:南边的池塘,可能暗示宁静的环境。
孤峭:孤傲而峻峭,形容风亭竹林的气质。
暗香:梅花的香气,因雪而显得更加幽深。
江水中?:可能是江中的鱼,也可能象征江水的清澈。
一杯终欲就君尝:最终想要和你一起品尝这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和简单生活的情趣。开篇"酿成吴米野油囊,却爱清谈气味长"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美好食物的欣赏,同时更重视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接着"闲日有僧来北阜,平时无盗出南塘"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生活环境。僧人的到来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气息,而没有盗贼的出现则显示了这里的安全与和谐。

在"风亭对竹酬孤峭,雪径寻梅认暗香"中,诗人通过风中的亭子、竹林和雪地里的梅花,表达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这些意象都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体验。

最后两句"江水中?应未变,一杯终欲就君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或期待,似乎在说即使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却始终如一。在这里,江水成为永恒不变的象征,而一杯酒则是分享这一刻静谧之美的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独特体验,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子玉同年

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

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

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酬王太祝

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

衰根要路知难植,病羽长年欲退飞。

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

惭君俊少今知我,一见心如客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其二)

金陵邂逅府东偏,手得新蒲每共编。

采石偶耕垂百日,青溪并钓亦三年。

君才有用方求禄,我志无成稍问田。

一笑欲论心迹事,白头相就且攲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其一)

青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干世还忧近逆鳞。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