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

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

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

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

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形式: 古风

翻译

峭壁耸立如嵩山之石,伊水清澈明亮。
水流激起山峰的气势,发出冷冽的玉鸣声。
两岸绿树密集排列,沙滩上建有小巧的亭子。
忽然觉得这景致像严子濑,仿佛流入了洛阳古城。
此时万物都安静下来,微风轻拂,月光明亮。
夜晚枕高而眠,耳边尽是秋天的清凉之声。
整日面对着宽阔的大道,有谁能理解这种情感呢?
如果这种情感自我满足,也无需他人倾听。

注释

嵌巉:形容山石险峻。
嵩石:指嵩山的石头,嵩山为中国五岳之一。
皎洁:形容非常清澈明亮。
伊流:指伊河,流经河南的一条河流。
远峰势:远处山峰的雄伟气势。
寒玉声:形容水流撞击石头发出的冷冽声音。
夹岸:两岸,两旁。
罗密树:树木密集分布。
面滩:面向沙滩。
严子濑:古地名,著名的垂钓之地。
洛阳城:古都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群动息:所有生物都安静下来。
风静微月明:风停了,微弱的月光显得明亮。
高枕:形容安逸地枕着枕头。
秋泠泠:形容秋天的清凉。
终日:整天。
何人:谁,哪个人。
此情:这种情感。
苟:如果。
自惬:自我满足。
亦:也。
不要人听:不需要别人理解或倾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景。开篇四句“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通过对岩石和溪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山水时的心旷神怡之情。岩石陡峭,溪水清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接着,“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描绘了沿岸密布的树木和面对涛声而建的小亭,营造出一处幽静宜人的空间。紧接着,“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诗人借用“忽疑”二字,表达了一种发现美景时的惊喜之情,而“流入洛阳城”则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居所相连,增添了诗意深度。

下片四句“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谧图景。这里,“群动”指的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活动都已停止,而诗人却在这样的夜晚,感到一种宁静与平和。月光微明,风声清寂,枕上之声音也变得柔和而悦耳。

最后两句“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诗人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保护。尽管他处于尘世之中,但他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之中,不愿与外界分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幽深又清新、令人沉醉的意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养拙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南龙兴寺残雪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池早春有怀

朝游北桥上,晚憩南塘畔。

西日雪全销,东风冰尽泮。

筛筛鱼尾掉,瞥瞥鹅毛换。

泥煖草芽生,沙虚泉脉散。

晴芳冒苔岛,宿润侵蒲岸。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

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南亭对酒送春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