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子樱挽诗(其三)

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

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

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曾公子樱挽诗(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领形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志。

首句“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以“剧孟”和“条侯”两位历史上的勇将为引子,赞扬了主人公的非凡勇气和卓越才能,仿佛一人之力可匹敌一国之威,彰显其雄风。

接着,“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英勇无畏,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立下赫赫战功,其勇猛超越常人。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则揭示了主人公并非为了名声或个人利益而战斗,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却无人跟随,暗示了其孤军奋战的境遇,同时也表达了对无人理解其壮志的感慨。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马蹄声与士兵的鲜血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恐怖氛围,即使在血腥的杀戮中也听不到声音,只有阴冷的风吹过,带来阵阵寒意,强化了战争的恐怖与无情。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描述了主人公即使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仍能以双手奋力呼喊,对抗百人的围攻,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无奈,认为成败由天注定,即使有再好的策略也无法改变命运,体现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陇头水”的呜咽和“沙场月”的沉寂,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英雄的逝去。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则是诗人对主人公的哀悼,通过歌唱国殇来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同时流露出深深的悲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英勇将领形象的刻画,以及对战争残酷与英雄壮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悲剧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内子王华姜(其一)

呜呼我昊天,降祸一何酷。

我岂儿女仁,所惜亲茕独。

我生苦伶仃,以妇为骨肉。

况是窈窕姿,恩情日以笃。

三载客将军,欢乐亦云足。

朝进紫驼羹,暮听秦筝曲。

卿家歌舞多,富贵非所欲。

携手还丘园,殷勤耕且读。

老姑自汝来,欢喜加饘粥。

笑与邻姥言,新人颜似玉。

定省几晨昏,孝声闻戚属。

凶变在须臾,人理一何促。

哀叫天不闻,有身宁可赎。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二)

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

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

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

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

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

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

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哭内子王华姜(其四)

皇天何不仁,不念鞠子哀。

不念我君姑,白发方摧颓。

魂魄今越散,逢祭时一来。

我魂在姑前,朝见姑泪涟。

我魂在夫侧,暮闻夫叹息。

稚女未成人,殡宫日匍匐。

我欲乳遗孤,鬼伯相摧逼。

儿寒姑与衣,儿饥姑与食。

劳苦今惟姑,姑将无气力。

谁割我孝慈,皇天不与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