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

欲将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雁鹅。

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馀力尚委蛇。

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起初在朝廷任职如同孔子在阙里,以才学受到鲁国赞赏。
想要展现宏图大略,召集朝中官员共商国事,如同排列大雁和鹅群。
整天直言不讳,无所畏惧,有多少余力就尽展才华。
这不仅让太守知晓治理之道,还体现了先生擅长设立规章制度。

注释

著籍:在朝廷任职。
阙里:孔子居住的地方,代指儒家学派。
采芹:比喻选拔人才,源于《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鲁风:鲁国的风气,这里指儒家文化。
大策:宏伟的策略。
胸胆:胸怀和胆识。
中堂:朝廷中央,高级官员集会的地方。
雁鹅:比喻朝廷官员。
正言:直言。
忌讳:避讳的事情。
委蛇:婉转曲折,此处指有所保留。
太守:地方长官。
为政:治理国家。
设科:设立规章制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标题为《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诗人以谦逊的态度描述自己初入仕途时与孔子故乡曲阜的渊源,暗示自己秉持鲁国的儒家风范。他表达了对参与重大政策决策的渴望,希望能在中央殿堂中发挥才智,召集贤能之士共同商议。

诗人强调自己敢于直言,不避忌讳,但同时也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能全力以赴,有些人还在敷衍应付。他赞扬太守不仅懂得治理之道,还擅长设立考试科目,选拔真正的人才。整首诗体现了苏辙对于公正选拔和政治改革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教育和人才培育的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二)

一锁楼中暗度秋,微官黾勉未能休。

笑谈容我聊纾放,文字凭君便去留。

杯酒淋漓已非敌,清诗窈眇更难酬。

东归犹得联征骑,同上嵩高望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一)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

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

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强君瓦亭

君为魏博三年客,日有江湖万里心。

暂得野亭留马足,强循疏柳步堤阴。

无人携手共吴语,得意摇头时越吟。

何日东郊过微雨,并骑鞍马去同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竹二首(其二)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