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二)

一锁楼中暗度秋,微官黾勉未能休。

笑谈容我聊纾放,文字凭君便去留。

杯酒淋漓已非敌,清诗窈眇更难酬。

东归犹得联征骑,同上嵩高望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深宅的楼阁中悄然度过秋天,我这个小官忙碌不停。
闲聊和欢笑暂且让我放松一下,至于文字,任你取舍留存。
杯中的酒已不足以抵挡忧愁,清雅的诗歌更是难以回应。
即便回归,我还能与你一同集结同伴,共登嵩山,遥望全国大地。

注释

一锁楼:深宅的楼阁。
暗度秋:悄然度过秋天。
微官:小官。
黾勉:忙碌。
容我聊纾放:暂且让我放松一下。
文字:文字作品。
凭君:任你。
去留:取舍留存。
杯酒淋漓:杯中的酒。
非敌:不足以抵挡。
清诗:清雅的诗歌。
难酬:难以回应。
东归:回归东方。
犹得:还能。
联征骑:集结同伴。
同上:一同登上。
嵩高:嵩山。
望九州:遥望全国大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目为《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忙碌的官事之余,借笑谈和文字寻求片刻的放松。他感叹饮酒浇愁已不足以排解心中郁结,而清丽的诗歌更是难以回应。最后,诗人想象着能够与朋友一同东归,登上嵩山眺望广阔的九州大地,流露出对自由和壮志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闲适与豪情并存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一)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

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

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强君瓦亭

君为魏博三年客,日有江湖万里心。

暂得野亭留马足,强循疏柳步堤阴。

无人携手共吴语,得意摇头时越吟。

何日东郊过微雨,并骑鞍马去同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竹二首(其二)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咏竹二首(其一)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