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士濂

字呼景濂数燕见,坐命茶,侍命膳,往复咨询常夜半。

温树之署无是非,具以实对心无机。

手调甘露赐绮帛,藏此制作百岁衣。

夫既欲其生,曷又欲其死,谪戍于夔不赦汝。

白首万里身荷戈,识是当时醉学士。

学士那复醉三觞,梦闻师父称太子。

呜呼莲花山下秋风多,鬼些楚辞白马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濂在宫廷中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濂作为宋学士的身份地位,以及他在宫廷中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和道德抉择。

“字呼景濂数燕见”,开篇即以“字”称呼宋濂,体现了其在宫廷中的尊贵身份。同时,“数燕见”暗示了频繁的召见,反映了宋濂在皇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坐命茶,侍命膳,往复咨询常夜半”,描绘了宋濂在宫廷中的忙碌生活,无论是日常的茶水供应,还是晚间的膳食安排,都需他亲自过问,甚至经常工作至深夜。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勤勉,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紧张与压力。

“温树之署无是非,具以实对心无机”,通过“温树之署”这一形象,表达了宋濂在处理事务时的公正无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坦诚相待,没有私心杂念。

“手调甘露赐绮帛,藏此制作百岁衣”,描述了宋濂在宫廷中的恩赐行为,他亲手调制甘露,赏赐绮帛,甚至为他人制作百岁衣,体现了其仁慈与慷慨的一面。

“夫既欲其生,曷又欲其死,谪戍于夔不赦汝”,这一句表达了宋濂对于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政治的残酷,即使是对亲近之人也可能施以严厉的惩罚。

“白首万里身荷戈,识是当时醉学士”,通过“白首万里”形容宋濂的年老与远行,以及“荷戈”象征着肩负重任,进一步展现了其作为学士的忠诚与担当。

“学士那复醉三觞,梦闻师父称太子”,这一句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宋濂内心深处对于学问与师徒情谊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

“呜呼莲花山下秋风多,鬼些楚辞白马歌”,结尾以悲凉的语气,描绘了莲花山下的秋风,以及楚辞中的白马歌,营造出一种哀伤而深远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濂在宫廷生活中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学士的高尚品质、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对生命、权力与学问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苏州守魏观

生不能王败而走,遗基岂复为鬼有。

都水行司地合迁,青燐黑胜散如烟。

浚锦帆泾规水利,利民之外无他意。

以此受谮僇其身,巷以哭者苏州民。

哭太守,太守生,礼行乡饮酒。太守死,谁与订经史。

课绩空为天下先,悔而归葬骨已沦重渊。

不如前人事苛刻,全受全归陈烙铁。

形式: 古风

刘学士三吾

春夏榜,南北榜。南有私,北无党。

空持朝鲜玳瑁笔,等之敝帚千金享。

然而六十一人中,讵皆有文在其掌。

琮也善易不善著,翰苑当阨知不知。

八十老者戍边死,坐右燕王左太子。

早知天命有所归,金陵城上燕南飞。

不如当时不力陈,无用丧师五十万,十族九族免涂碳。

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新莽篡。

靖难功,谁酿成之坦坦翁。

形式: 古风

危学士素

司马迁生蔡邕死,关系存亡一代史。

有元实录录未曾,后妃传事逸无徵,幸向宫监馈饧饵。

挽起井中僧大梓,史不可死身不死。

小车赐宴诗后成,先忧之意答圣明,忽然东阁闻履声。

亡臣佐命满君侧,岂必人人文相国。

无城守功作余阙,安得和州享庙食。

呜呼责尔一死尔亦能,只恐真珈饮器没西僧,万古空图永穆陵。

形式: 古风

许祭酒存仁

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

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

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