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行

西江运船立红帜,万棹千帆绕江水。

去年六月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

县官部船日算程,暴风恶雨亦不停。

在生有乐当有苦,三年作官一年行。

坏舟畏鼠复畏漏,恐向太仓折升㪷。

辛勤耕种非毒药,看著不入农夫口。

用尽百金不为贵,但得一金即为利。

远徵海稻供边食,岂如多种边头地。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方江面上船只树立红旗帜,成千上万的桨和帆环绕着江水。
去年六月水稻田里无苗可寻,早有传闻说水乡之人已饿毙。
县级官员指挥船只每日计算行程,即便是狂风暴雨也不停航。
人生在世有欢乐自然也有苦难,为官三年实际操劳仅一年时光。
破旧船只既怕鼠咬又怕漏水,担心运粮至大仓时损耗严重。
农民辛勤劳作的粮食并非毒药,却眼看无法滋养那些农人之胃。
耗资巨大并不意味着尊贵无比,而仅仅获得微薄利润便视为利益。
远道而来的大米用于边疆军粮,怎比得上直接在边境开垦更多土地种植实在。

注释

西江:指长江上游或某一特定的西部河流。
红帜:红色的旗帜,常象征革命或领导力量。
万棹千帆:形容船只众多。
绕江水:围绕着江面航行。
去年六月:指过去的六月时节。
稻苗:水稻的幼苗。
水乡:多水的地区,适宜水稻生长的地方。
人饿死:人民因饥饿而死亡。
县官:县级的行政长官。
部船:指挥调度船只。
日算程:每天计算航行的里程。
暴风恶雨:猛烈的风雨。
在生:活着的时候。
有乐当有苦:生活中既有快乐也会有痛苦。
三年作官一年行:比喻为官虽久,实际做事的时间却很短。
坏舟:破旧的船只。
畏鼠复畏漏:既害怕老鼠啃咬又担心漏水。
太仓:古代京师储粮的大仓库,这里泛指大粮仓。
折升㪷:损失粮食,'升㪷'指粮食计量单位。
辛勤耕种:努力耕作。
非毒药:比喻粮食本应是滋养人的,而非有害。
不入农夫口:指农民自己种的粮食却吃不上。
用尽百金:花费大量金钱。
不为贵:不代表高贵。
但得一金:只要得到一点利润。
即为利:就被视为有利益。
远徵海稻:从远方征收海稻(可能指特殊品种的水稻)。
供边食:供给边疆食用。
多种边头地:在边境地区多开垦土地种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西江上运送粮食的船只林立,红色的帆布随风飘扬,每一艘船都在江水中缓缓前行。然而,这种繁忙的景象与去年农作物稻米未能成熟形成鲜明对比,那时人们因饥饿而受尽苦楚。

诗中的"县官部船日算程"反映了官府对于粮食征集的紧迫和严苛,即使是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也不停歇。诗人通过"三年作官一年行"这句话,揭示了当时官员的奢侈与逃避现实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农民的艰辛和官府对粮食管理的不公。"坏舟畏鼠复畏漏"暗示了运输中的困难,粮食损耗严重;而"恐向太仓折升㪷"则是担忧因为粮食短缺会受到责罚。"辛勤耕种非毒药"和"看著不入农夫口"表明了农民的辛劳和收获的微薄。

最后,诗人批判了官府只追求利益而忽视人民生活的做法。"用尽百金不为贵,但得一金即为利"指的是官员们只看重个人利益,不顾国家与民众的福祉。而"远徵海稻供边食,岂如多种边头地"则是建议在边疆地区种植粮食,以保证军队和百姓的粮食供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官员的贪婪无度,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别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形式: 七言绝句

东征行

桐柏水西贼星落,枭雏夜飞林木恶。

相国刻日波涛清,当朝自请东南征。

舍人为宾侍郎副,晓觉蓬莱欠佩声。

玉阶舞蹈谢旌节,生死向前山可穴。

同时赐马并赐衣,御楼看带弓刀发。

马前猛士三百人,金书左右红旗新。

司庖常膳皆得对,好事将军封尔身。

男儿生杀在手里,营门老将皆忧死。

曈曈白日当南山,不立功名终不还。

形式: 古风

主人故池

高池高阁上连起,荷叶团团盖秋水。

主人已远凉风生,旧客不来芙蓉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主人故亭

主人昔专城,城南起高亭。

贵与宾客游,工者夜不宁。

酒食宴圃人,栽接望早成。

经年使家僮,远道求异英。

郡中暂闲暇,绕树引诸生。

开泉浴山禽,为爱山中声。

世间事难保,一日各徂征。

死生不相及,花落实方荣。

我来至此中,守吏非本名。

重君昔为主,相与下马行。

旧岛日日摧,池水不复清。

岂无后人赏,所贵手自营。

浇酒向所思,风起如有灵。

此去不重来,重来伤我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