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意

迢迢空劫勿能收,岂为尘机作系留。

妙体本来无处所,通身何更问纵由。

灵然一句超群象,迥出三乘不假修。

撒手那边诸圣外,回程堪作火中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祖意》是唐代常察所作,其深邃的禅理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精微之处的深刻理解。

首句“迢迢空劫勿能收”,以“迢迢”形容时间之长,“空劫”指无始无终的时间,暗示了佛法真理超越时间的限制,无法以有限的时空去衡量或捕捉。接着“岂为尘机作系留”,则指出佛法并非被尘世的欲望和机械化的思维所束缚,而是超越了这些世俗的局限。

“妙体本来无处所”,进一步阐述佛法的本质,即真理的本体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它不在任何特定的地方,也不属于任何具体的形态。这强调了佛法的超然性,以及寻求真理时需要超越表象,直击本质。

“通身何更问纵由”,意味着在理解佛法时,不应局限于局部或表面的理解,而应整体把握,深入探究。这里强调了全面性和深度的重要性。

“灵然一句超群象,迥出三乘不假修”,指出了一句话就能超越一切现象,直接触及真理的核心,无需通过繁琐的修行过程。这反映了禅宗追求直觉顿悟的思想。

最后,“撒手那边诸圣外,回程堪作火中牛”,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勇于放手,超越常规的束缚,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勇往直前。这里的“火中牛”比喻在困难中仍能坚持自我,寻找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法的真谛,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直面内心,寻求真理。

收录诗词(11)

常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尘异

浊者自浊清者清,菩提烦恼等空平。

谁言卞璧无人鉴,我道骊珠到处晶。

万法泯时全体现,三乘分处假安名。

丈夫皆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佛教

三时次第演金言,三世如来亦共宣。

初说有空人皆执,后非空有众皆缘。

龙宫满藏医方义,鹤树终谈理未玄。

真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已八千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乡还曲

勿于中路事空王,策杖咸须归本乡。

云水隔时君莫住,雪山深处我非忙。

寻思去日颜如玉,嗟叹回来鬓似霜。

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破还乡曲

返本还源事亦差,本来无住不名家。

万年松径雪深覆,一带峰峦云更遮。

宾主默时纯是妄,君臣道合正中邪。

还乡曲调如何物,明月堂前枯木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