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

湖滨初试暮春衣,绿径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邻亭是谁筑,山园持酒本幽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湖边初穿春天的新衣,寺庙钟声悠长,傍晚才抵达。
二月梅花还与竹子为伴,游人们此时都善于作诗。
横栏上研磨着笔砚,争夺着蘸墨,围着断裂的石头观赏池塘。
无需询问那邻近亭台是谁所建,山中园林本就是我们幽静的约定之地。

注释

湖滨:湖边。
暮春:春天的末尾。
绿径:绿色的小路。
钟残:钟声渐渐消逝。
寺迟:寺庙显得遥远。
梅花:梅花。
傍竹:依傍着竹子。
一时:此刻。
总能诗:都能吟诗作对。
横栏:横放的栏杆。
著砚:搁置砚台。
争濡墨:争先恐后地蘸墨。
断石:断裂的石头。
静看池:静静地欣赏池塘。
邻亭:邻近的亭子。
谁筑:何人建造。
山园:山中的园林。
持酒:举杯饮酒。
幽期:隐秘的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游园的场景,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安福寺,体验着初试新衣的清新和暮春的温馨。绿油油的小径延伸到古老的寺庙,钟声悠扬而又有些许的遗忘感。二月时节,梅花依旧与竹林为伴,而游客们则总是能在这里找到诗意的灵感。

横栏之上,砚台铺陈,墨迹渲染,似乎在争夺着时间的痕迹。断石旁边,蒲草随风舞动,池水静谧,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那邻近的亭子,无需询问它是谁所筑,只知道它与山园相呼应,持酒而行,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一种对幽深期许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致远、诗意盎然的世界。张镃以其精湛的笔触,捕捉到了春日游园的美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情趣。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杨秘监补外赠送

止是寻常月,今宵不爱明。

江边有归客,都下减诗情。

上自怜公直,人知暂此行。

贤郎先返舍,应喜候门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泛湖

駮云飞去见晴岚,叠巘平湖影共涵。

景与新诗争上下,天将真赏冠东南。

频来但觉如初到,得侣何妨纵剧谈。

归路一弯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灵源精舍小憩旧名龙泉有古井极甘洌

姑恶声催雨不来,暑云空际只崔嵬。

投鞭得地古佛刹,看竹满窗风叶堆。

百岁可堪轻日月,一官才得便尘埃。

清泉酌罢犹贪恋,更瀹松黄当茗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牡丹

分数论春物,都应让牡丹。

几枝单叶紫,满担夕香寒。

除我知心切,从人得句难。

肯辞回棹日,多瓣剪来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