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田

寻崙上层岗,随冲出高原。

烟火一里馀,鸡犬遥相闻。

瘠壤仅容席,讼牒徒纷纶。

齐魏两蜗角,况复三家村。

举世竞豪末,薄俗宁足论。

吾衰过元亮,欲辨已忘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寻找着昆仑的高峰,随着水流冲出高原的怀抱。
一里之外仍有烟火气息,鸡鸣犬吠声远远相闻。
贫瘠的土地只能容下一张席子,纷繁的诉讼文书堆积如山。
齐魏之地如同小小的蜗牛角,更何况这小小山村的纷争。
全世界都在追逐权势与财富,浅薄的风俗怎能评说。
我年老体衰,超过陶渊明的淡泊,想表达却已无言可说。

注释

崙:指代昆仑山。
高原:高地。
烟火:炊烟和灯火。
馀:剩余,残留。
瘠壤:贫瘠的土地。
席:草席。
讼牒:诉讼文书。
纷纶:纷乱堆积。
齐魏:古代两个国家。
蜗角:比喻极小的地方。
况复:何况更。
三家村:小村庄。
豪末:权势和财富。
元亮:陶渊明的字,这里指代他的淡泊生活态度。
忘言:无法用言语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但又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处境的深刻感慨。

"寻崙上层岗,随冲出高原。" 开篇两句,诗人以宏伟的视角眺望层叠的山岗与广阔的高原,展现了一个开阔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着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

"烟火一里馀,鸡犬遥相闻。" 这两句描写的是一个村庄的宁静生活,烟火代表了生活的气息,一里之遥可以听见彼此的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种和谐与平淡。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 "瘠壤仅容席,讼牒徒纷纶。齐魏两蜗角,况复三家村。" 描述的是土地贫瘠,只能勉强容纳一席之地;官司文书繁多,却是无谓的纷争。最后提到齐、魏两国的边角,以及仅有的三家人户的寥落,透露出社会动荡不安与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举世竞豪末,薄俗宁足论。吾衰过元亮,欲辨已忘言。" 诗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追求物质享乐、崇尚浮华之风的批判,以及个人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示了自然美景,也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个人的情感困扰。诗人以深刻的目光审视现实,又不失个人情怀的抒发,是一篇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田园诗。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古十六首(其二)

穆王有天下,王纲正齐肃。

玉帛来万邦,明堂覆重屋。

珠金严器皿,龙章粲华服。

玉戚副朱干,英茎荐清曲。

窈窕备嫔御,芳颜美如玉。

文章穷制作,采色已繁缛。

晚与化人游,清都暂经目。

梦回顾人世,怆恨情不足。

九重深且严,视若窘羁束。

腐朽视玉石,膻恶生膏沐。

倏起驾八骏,凌飞厉黄鹄。

远寻西王母,高宴昆山麓。

归来九庙荒,日暮歌黄竹。

形式: 古风

绿漪轩

开池傍清轩,环除种兰芷。

虚明淡星汉,疏影荐凫履。

君乎试凭轩,鉴此亭下水。

荡风生微澜,风定还泚泚。

悠然得真趣,吉祥来止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隐几

上天不殒霜,万木正鲜泽。

青蒿与长松,各挺岁寒节。

朔风吹沙寒,高岭冻积雪。

万木已摧落,长松独清洁。

人生无艰危,君子竟何别。

隐几试澄思,行藏易差辙。

形式: 古风

黄彦昭时思阁

孤丘锁千岑,层阁跨云起。

永怀霜露思,时未荐醪醴。

钦宗贵收族,蛰蛰神亦喜。

故令傲霜根,骈枝复连理。

黄侯渥洼种,一跃不容拟。

庆源如归墟,万壑自奔止。

终见君子乡,乃是鸣珂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