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只身出使远方,跋涉万里前往安西。
望着汉地的明月流下思乡的泪水,沙漠里的风沙使马蹄前行艰难。
探寻黄河似乎走到大地的尽头,穿越沙漠感觉天空也压得更低。
在军中为你送行饮酒,醉意中写下家书。

注释

一身:独自一人。
从远使:出使远方。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安西:古代地区名,泛指西域地区。
汉月:代表中原的月亮,引申为思乡之情。
垂乡泪:流下思念家乡的泪水。
胡沙:指边疆沙漠地带。
费马蹄:形容路途艰难,马行不易。
寻河:寻找黄河,比喻旅途漫长。
愁地尽:担心走到大地的尽头,忧虑旅途无尽。
过碛:穿过沙漠。
天低:因沙漠广阔,视觉上觉得天空更低。
送子:为你送行,子在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军中饮:在军队中设宴送别饮酒。
家书:写给家人的信。
醉里题:在酒醉的状态下书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要远行的官员与亲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和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从“一身从远使”开始,便设定了远行者的孤独与苍茫旅途;“万里向安西”,则展现了他们心中的目的地以及内心的向往。

“汉月垂乡泪”生动形象,月亮似乎在为离别而流泪,点出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胡沙费马蹄”则描绘了旅途中艰难困苦的景象,反映了边塞生活的不易。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前者通过寻找河流来慰藉心灵,但愁绪依旧;后者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突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压抑感。

最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诗人以酒宴为媒,通过书信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年轻一代或是亲近的人,整句流露出对他们未来的担忧和祝福。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离别之痛,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国家和家人的无限思念。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醴泉东溪送程皓元镜微入蜀

蜀郡路漫漫,梁州过七盘。

二人来信宿,一县醉衣冠。

溪逼春衫冷,林交宴席寒。

西南如喷酒,遥向雨中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