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君早寒之什

满地清霜结晓寒,平明飞霰洒柴关。

乍凭酒力温肌骨,陡觉风威著面颜。

闾里相呼泥北户,牛羊收牧下前山。

急须趁日藏薪炭,冻后高枝不易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早晨的寒冷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的感受。首句“满地清霜结晓寒”,以“清霜”和“晓寒”点明了季节与时间,霜的出现标志着深秋的到来,而“晓寒”则直接描绘了清晨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接着,“平明飞霰洒柴关”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天气,用“飞霰”(即雪粒)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骤变。这一句中的“洒柴关”则将视线引向了特定的地点,仿佛是诗人站在某个门户之前,感受到了雪花的飘落。

“乍凭酒力温肌骨,陡觉风威著面颜”两句,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饮酒来取暖的感受。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也反映了古人面对严寒时的生活智慧和情感状态。同时,“陡觉风威著面颜”一句,通过“陡觉”二字,强调了风力之猛,让人感到寒意直逼肌肤。

接下来,“闾里相呼泥北户,牛羊收牧下前山”描绘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下的生活场景。闾里(指乡里、邻里)的人们相互呼唤着,忙着关闭北面的门户,防止寒风侵入;而放牧的牛羊则在主人的引导下,回到山脚下的牧场,寻找温暖的地方避寒。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最后,“急须趁日藏薪炭,冻后高枝不易攀”则表达了对冬季即将到来的准备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需要及时收集和储存木柴,以备取暖之需;而当树木的枝条因寒冷而变得坚硬时,攀爬就变得更加困难。这两句既体现了生活的实际需求,也蕴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早晨寒冷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生动展现,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与适应。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和咏草

渐觉东皇意思匀,陈根初动夜来新。

忽惊平地有轻绿,已盖六街无旧尘。

莫为枯荣吟野草,且怜愁醉柅香轮。

诗人空怨王孙远,极目萋萋又一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一)

打乖非是要安身,道大方能混世尘。

陋巷一生颜氏乐,清风千古伯夷贫。

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

尽把笑谈亲俗子,德容犹足慰乡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二)

圣贤事业本经纶,肯为巢由继后尘。

三币未回伊尹志,万钟难换子舆贫。

且因经世藏千古,已占西轩度十春。

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尧夫首尾吟

先生非是爱吟诗,为要形容至乐时。

醉里乾坤都寓物,闲来风月更输谁。

死生有命人何与,消长随时我不悲。

直到希夷无事处,先生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