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知闲退迹,门径入寒汀。
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
墨沾吟石黑,苔染钓船青。
相对唯溪寺,初宵闻念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首句“谁知闲退迹”,揭示了诗人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和淡定。接着,“门径入寒汀”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表现出一种深远幽静之感。
第三、四句“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诗人在静谧中依靠着象征性的云僧杖,独自观赏着夜空中的流星,这些意象增添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意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宇宙之大的感慨。
后两句“墨沾吟石黑,苔染钓船青”,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色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墨一般象征着深沉、稳重,而这里用来形容石头,显示出一种时间长河中形成的坚固与沉淀;而“苔染钓船青”则是对植物攀爬覆盖舟船的描绘,表现了自然力与生命力的旺盛。
最后两句“相对唯溪寺,初宵闻念经”,诗人在山林中,与唯一相伴的是一座幽静的小寺。在这里,他听到了夜晚传来的念经声,这不仅是声音的描绘,更是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个是仙家事,何人合用心。
几时终一局,万木老千岑。
有路如飞出,无机似陆沈。
樵夫可能解,也此废光阴。
飞尘不敢下相干,闇脉傍应润牡丹。
心任短长投玉绠,底须三五映金盘。
神工旧制泓澄在,天泽时加潋滟寒。
太傅欲旌前古事,星郎属思久凭栏。
已得浮生到老闲,且将新句拟玄关。
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
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
此心终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暮山。
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
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
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
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