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闲居三首(其三)

寂寂池亭里,轩窗间绿苔。

游鱼牵荇没,戏鸟踏花摧。

小径僧寻去,高峰鹿下来。

中年曾屡辟,多病复迟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寂静的池塘亭子里,窗户边长满了青苔。
游动的鱼儿牵引着水草沉没,嬉戏的鸟儿踏过花朵摇曳。
小路尽头,僧人寻找踪迹而去,山顶上鹿群缓缓走下。
我中年时曾多次开辟此地,如今疾病缠身,脚步又变得迟缓。

注释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
池亭:池塘和亭子。
轩窗:敞亮的窗户。
绿苔:绿色的苔藓。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荇:一种水生植物。
戏鸟:玩耍的鸟儿。
摧:踩踏。
小径:小路。
僧:僧侣。
高峰:高山。
鹿:鹿。
屡辟:多次开辟。
多病:身体多病。
迟回:犹豫不决,行动迟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悠闲自得的情境。"寂寂池亭里,轩窗间绿苔"两句设定了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的池塘旁边,有古色古香的亭子,而轩窗上长满了青苔,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又不失清幽的氛围。

接下来的"游鱼牵荇没,戏鸟踏花摧"则是对这种自然环境中生物活动的描写。游鱼在水中穿梭自如,与水草相依,而戏鸟则是在花间嬉戏,它们的足迹轻轻压弯了花瓣。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

"小径僧寻去,高峰鹿下来"转换了场景,从水边到山中,小径上有僧人在寻访,而远处的高峰则是鹿下山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强化了自然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中年曾屡辟,多病复迟回"转向内省,诗人反思自己中年的经历,曾经有过很多的探索和尝试,但因为频繁的疾病缠身,这些努力都未能坚持到底,只得迟缓地返回。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映射出一种对生命无常与人生规划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寻求精神寄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沉思。

收录诗词(35)

秦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过僧惟则故院

衰草经行处,微灯旧道场。

门人失谭柄,野鸟上禅床。

科斗书空古,栴檀钵自香。

今朝数行泪,却洒约公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徐侍郎素未相识时携酒命馔兼命诸诗客同访会稽山居

忽道仙翁至,幽人学拜迎。

华簪窥瓮牖,珍味代藜羹。

洗砚鱼仍戏,移樽鸟不惊。

兰亭攀叙却,会此越中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浙东皇甫中丞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

注书不向时流说,种药空令道者知。

久带纱巾仍藉草,山中那得见朝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晚秋拾遗朱放访山居

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

家中贫自乐,石上卧常闲。

坠栗添新味,寒花带老颜。

侍臣当献纳,那得到空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