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住汝亦住,我行汝亦行。
结制顺诸佛,禁足护众生。
金锁无须两头动,灵犀有晕中间明。
泥牛入海恰半夜,木鸡唤月看五更。
云倚山是父子,眼约眉为兄弟。
三世同参或一段合宗家之事,大千等量破微尘出自己之经。
琼林寸寸宝,旃檀片片馨。
物物头头有平出底多许,心心法法无外来底一星。
抹抹挞挞憨皮袋,跛跛挈挈常不轻。
无是无非长默默,非凡非圣独惺惺。
蒲团坐倚无他事,永日寥寥谢太平。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偈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者的内心体验。诗人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比喻,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态度。
"我住汝亦住,我行汝亦行",体现了佛教中的缘起观念,即人与世界的相互依存。"结制顺诸佛,禁足护众生",表达了对佛法戒律的遵守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金锁无须两头动,灵犀有晕中间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心境的宁静和智慧的觉醒。"泥牛入海"和"木鸡唤月",寓言修行者深入无尽法海,洞察事物变化。
"云倚山是父子,眼约眉为兄弟",以自然景象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与平等。"三世同参"和"大千等量",则展示了佛教的轮回观和宇宙观。
"琼林寸寸宝,旃檀片片馨",赞美佛法的珍贵和修行的芬芳。"物物头头有平出底多许,心心法法无外来底一星",强调内在的清净和自性本有的智慧。
"抹抹挞挞憨皮袋,跛跛挈挈常不轻",以日常生活的形象,描述修行者的谦逊和持重。"无是无非长默默,非凡非圣独惺惺",揭示了超脱世俗是非,保持清醒觉知的状态。
最后两句"蒲团坐倚无他事,永日寥寥谢太平",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简单和对世间太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佛法的奥秘。
不详
乞食浙西苏与秀,人人奉佛家家富。
收拾几成三万缗,尚自不能供众口。
无对无待,有兼有带。历历物机,空空眼界。
绵绵相柱兮箭锋,恰恰相应兮函盖。
巨海饮毛,妙峰纳芥。
彼不见其有馀,我方知其无外。
普明照世约同参,补怛落伽观自在。
藏山于泽,藏舟于壑。一真不可藏,怕尔满寥廓。
传家清白有风规,圆陀陀地无棱角。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举刘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居云:从端公问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