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名为《秋怀》其七。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不舍之情,以及面对秋天来临时的心绪难平。
“伤春未了又悲秋”,这里的“伤春”指的是对于春天美好景象的留恋,而“未了”则表明这种留恋尚未结束。接着,“又悲秋”展示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产生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无复欢悰到酒舟”,这一句传达了诗人在失去春天美好的同时,也无法从饮酒中寻求欢愉。这里的“酒舟”形象可能暗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渴望,但这种渴望也未能实现。
“茅屋半攲篱半倒”,诗人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绘,传递出一种颓废和荒凉之感。茅屋是乡间简单的房屋,而“半攲”、“半倒”则形象地描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破败。
最后,“伏羲一卷在床头”,伏羲是一位古代圣人,传说中他发明了八卦。诗人提到伏羲的典籍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古代智慧的向往,或是在面对生活困顿时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逝去和秋天来临的情感描写,以及对居住环境和文化传承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