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二十五)咏西湖酒楼

南北战争,惟有西湖,长如太平。

看高楼倚郭,云边矗栋,小亭连苑,波上飞甍。

太守风流,游人欢畅,气象迩来都斩新。

秋千外,剩钗骈玉燕,酒列金鲸。人生。乐事良辰。

况莺燕声中长是晴。

正风嘶宝马,软红不动,烟分彩鹢,澄碧无声。

倚柳分题,藉花传令,满眼繁华无限情。

谁知道,有种梅处士,贫里看春。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南北战乱之中,唯有西湖依然宁静,长久维持着和平景象。
高大的楼阁依城而建,云雾缭绕,小亭连接园林,湖面之上飞檐翘角的建筑林立。
太守风采出众,游人欢聚一堂,近来的西湖景色焕然一新。
秋千之外,还有排列整齐的钗燕和金鲸美酒,人们在美好的时光中享受人生。
更何况在黄莺燕子的歌声中,天气总是晴朗。
强劲的风吹过,骏马嘶鸣,但红色的尘土未动,轻烟中的彩舟静谧无声。
倚靠柳树吟诗作画,借花传递命令,满眼的繁华中充满了无尽的情感。
谁能想到,在贫穷的角落里,有位种梅的隐士,独自欣赏春天的美景。

注释

太平:指社会安定、和平。
倚郭:靠近城墙。
飞甍:飞檐翘角的屋顶。
斩新:全新,崭新的。
钗骈玉燕:形容装饰华丽的钗和玉燕。
金鲸:形容美酒。
莺燕:黄莺和燕子。
软红:形容尘土被风吹得轻柔浮动。
彩鹢:彩绘的船。
梅处士:种梅的隐士。
贫里看春:在贫困中欣赏春天的美。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南宋时期西湖的独特景象,展现了杭州作为繁华都会的一面。词中的"南北战争"可能暗指战乱背景,但西湖却依然保持着宁静与美丽,仿佛是世外桃源。高楼耸立,小亭点缀,波光粼粼,体现出城市的繁荣和园林的精致。太守的风雅和游人的欢乐,使得整个氛围焕然一新。

词的下片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春日风光,莺歌燕舞,天气晴朗,马蹄声、彩鹢静谧,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人们在柳树下吟诗作画,举杯畅饮,享受着生活的美好。然而,词尾却以种梅处士在贫寒中欣赏春景的对比,暗示出尽管世事纷扰,仍有隐逸之士能品味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沁园春》通过西湖酒楼的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美景和人文雅趣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世态人生的深沉思考。陈人杰的词笔细腻,情感丰富,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之美。

收录诗词(30)

陈人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陈经国,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 字:刚父
  • 号:龟峰
  • 生卒年:1218-1243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一)

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

似道傍郭泰,品题季伟,舟中谢尚,赏识袁宏。

又似元之,与苏和仲,汲引孙丁晁李秦。

今安在,但高风凛凛,坟草青青。江东无我无卿。

政自要胸中分渭泾。

叹今人荣贵,祗修边幅,斯文寂寞,终欠宗盟。

面蹉长江,目迷东野,却笑韩公接后生。

知音者,恨黄金难铸,清泪如倾。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十五)送陈起莘归长乐

过了梅花,纵有春风,不如早还。

正燕泥日暖,草绵别路,莺朝烟澹,柳拂征鞍。

黎岭天高,建溪雷吼,归好不知行路难。

龟山下,渐青梅初熟,卢橘犹酸。名场老我闲关。

分岁晚诛茅湖上山。

叹龙舒君去,尚留破砚,鱼轩人老,长把连环。

镜影霜侵,衣痕尘暗,赢得狂名传世间。

君归日,见家林旧竹,为报平安。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十三)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边头。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十一)送宗人景召游姑苏

世路如秋,万里萧条,君何所之。

想鲈乡烟水,尚堪垂钓,虎丘泉石,尽可题诗。

橙弄霜黄,芦飘雪白,何处西风无酒旗。

经行地,有会心之事,好吐胸奇。一邱封了要离。

问世上男儿今有谁。

但一尊相属,居然感慨,扁舟独往,可是嵚崎。

齐邸歌鱼,扬州跨鹤,风味浅深君自知。

匆匆去,算梅边春动,又是归期。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