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时岁忽兮,孤愤遐吟。
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深邃的森林中度过清明时节的心境。"时岁忽兮,孤愤遐吟"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内心孤独情感的慨叹。
而"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这几句话,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沉,以及这种情感难以被他人理解。这里的"孺子"可能是对某种纯真、无暇之物的比喻,强调了诗人感情的真挚和不易解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纷扰的心灵状态。诗中既有对孤独生活的享受,也有对内心世界无法言说的无奈。
不详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徵。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崙有瑶树,安得采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