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达摩和尚颂二首(其二)

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惠,当来佛菩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心灵纯净如花绽放,五片叶子依根而生。
共同修行智慧之道,未来成就佛的觉悟。

注释

心地:比喻人的心灵、内心。
正:纯净,正直。
花放:像花朵一样开放,比喻心灵美好。
五叶:可能指代佛法中的五个阶段或方面。
逐根随:跟随根本,比喻遵循基础或本源。
共修:共同修行,一起学习实践。
般若惠:般若指深奥的智慧,惠通慧,智慧的意思。
当来:未来,将来。
佛菩提:佛的觉悟,成佛的境界。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僧人慧能之笔,体现了禅宗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的特色。其中,“心地正花放”可解作内心的清净与智慧之花正在绽放,显示了作者对于佛法修持的自信和成就。“五叶逐根随”,则是比喻般若智慧(即大乘佛教中的空性智慧)如同莲花一般,从泥泞中生长却不染尘埃,根深叶茂。

“共修般若惠”表达了与人共同修学大乘般若(智慧)的愿望,这里的“惠”指的是通过这种智慧所带来的福泽和利益。“当来佛菩提”,预示着通过这样的修持,最终能够达到如佛祖一般的觉悟境界,即成就佛果。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简洁明了,蕴含深邃的禅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对未来成就的信心。

收录诗词(19)

慧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灭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偈(其二)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无相颂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