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入蕃使

猎猎旗幡过大荒,敕书犹带御烟香。

滹沱河冻军回探,逻逤城孤雁著行。

远寨风狂移帐幕,平沙日晚卧牛羊。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猎猎旗帜飘过大漠,命令书上还留有皇上的熏香气息。
滹沱河已经结冰,军队回来侦查,逻逤城中孤雁成行。
遥远的营寨风声狂烈,连帐篷都被吹动,傍晚时分,平沙上牛羊悠闲地躺卧。
早日完成朝见天子的礼仪,不要让胡须沾染边塞的寒霜。

注释

猎猎:形容旗帜随风飘动的样子。
过大荒:过大漠,指广阔的荒野。
御烟香:皇帝的气息,可能指御用香料。
滹沱河:古代中国北方的河流。
逻逤城:古代边关城市。
远寨:远处的军营。
虬髭:弯曲的胡须,这里代指军人。
塞霜:边塞的寒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使将要踏上远行的场景,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写和对使节离别时刻的深情。语言雄浑,意象丰富,透露出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及军旅生涯的独特体验。

首句“猎猎旗幡过大荒”中,“猎猎”形容旗帜在风中飘扬之声,"大荒"象征着辽阔无垠的边疆地域。这里通过对军旗飘扬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壮观与孤独。

紧接着“敕书犹带御烟香”一句,则透露出使节手持皇帝赐予的诏书,这份诏书依旧散发着宫廷的香气,体现了朝廷对使节的重托和尊贵。

第三句“滹沱河冻军回探”描述了一幅冬日冰封的河流边,士兵们在河面上进行侦察的情景。这里通过"滹沱河"的地名,勾勒出边塞环境之荒凉,而"冻军回探"则展示了军队严酷生活与紧张的战备状态。

“逻逤城孤雁著行”一句,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城堡旁,一只大雁在空中飞过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刻画,也象征着使节内心的孤寂与旅途的无常。

“远寨风狂移帐幕”和“平沙日晚卧牛羊”两句,分别描写了夜晚在遥远的军寨中,因狂野的风暴而不得不移动帐篷,以及在辽阔的沙漠中,一天结束时牛羊随处躺卧的情景。这些画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自然环境的无情。

最后两句“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则表达了使节对即将到来的仪式的重视,以及希望自己的忠诚不被世间的污浊所玷。这里的"虬髭"意指的是那些不轨之徒,而"莫遣...染塞霜"则是作者对于保持自己清白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细节的描摹,表现了使节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职责的忠诚,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3)

周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 字:为宪
  • 生卒年:841年-9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边上从事

戎装佩镆铘,走马逐轻车。

衰草城边路,残阳垄上笳。

黄河穿汉界,青冢出胡沙。

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宇文虞

此别欲何往,未言归故林。

行车新岁近,落日乱山深。

野店寒无客,风巢动有禽。

潜知经目事,大半是愁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洛阳崔员外

塞诏除嵩洛,观图见废兴。

城迁周古鼎,地列汉诸陵。

日送归朝客,时招住岳僧。

郡斋台阁满,公退即吟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望海

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人烟。

半浸中华岸,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