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塞诏除嵩洛,观图见废兴。
城迁周古鼎,地列汉诸陵。
日送归朝客,时招住岳僧。
郡斋台阁满,公退即吟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开篇“塞诏除嵩洛,观图见废兴”两句,通过塞北边陲的险要与嵩山、洛水的名胜,借助画卷中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如今荒凉的感叹。"城迁周古鼎,地列汉诸陵"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沧桑之感,通过迁移的城市和历代帝王陵墓的排列,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沉重。
而在“日送归朝客,时招住岳僧”中,则转向现实生活,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送别离之情、偶尔招待隐居山林僧人的和谐景象。最后,“郡斋台阁满,公退即吟登”,则是诗人在官舍书院中任职之余,闲暇时光吟咏诗篇的自得其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生活的情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脱的艺术境界。
不详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人烟。
半浸中华岸,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盘江上几层,峭壁半垂藤。
殿锁南朝像,龛禅外国僧。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日暮疏钟起,声声彻广陵。
明家不要买山钱,施作清池种白莲。
松桧老依云外地,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
欲结茅庵伴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匡庐千万峰,影匝郡城中。
忽佩虎符去,遥疑鸟道通。
烟霞时满郭,波浪暮连空。
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
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
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