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筛寒洒白乱溟濛,祷请功兼造化功。

光薄乍迷京口月,影交初展海门风。

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盏中。

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清冷的月光洒落,打破白茫茫的夜色,如同祈祷般的光芒,既是自然之力,也是人力所成。
月光忽明忽暗,使京口的月色变得朦胧,光影交错,初显在海门的风中。
月光细腻地附着在谢客的衣物上,轻盈地落入梁王的酒杯之中。
这光芒象征吉祥,你仔细观察,它一半是为了祈求消除灾害,一半是为了带来半年的丰收。

注释

筛寒:形容月光穿透寒冷。
造化功: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之力。
乍迷:忽然变得模糊不清。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影交:光影交织。
梁王: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称呼,此处可能代指尊贵之人。
半禳:一半用于祈福消灾。
灾沴:灾难、祸患。
丰:丰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图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祥瑞之意境的期待与追求。

"筛寒洒白乱溟濛,祷请功兼造化功。" 这两句通过对雪花纷飞的形容,展现了一种自然界万物更新换代的景象,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祈愿和对创造力的赞颂。

"光薄乍迷京口月,影交初展海门风。" 这两句则描绘了雪后初明的月色与海边的风景,光线朦胧、阴影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盏中。" 这两句通过对雪花附着在衣衫和酒杯上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之美好细节的观察。

"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最后两句则点明了主题,即通过欣赏雪景来预示吉祥,并希望一年中有半年的丰收,这里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以雪为媒,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縠江东下几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

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百尺风帆两行泪,不堪回首望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仿玉台体

青楼枕路隅,壁甃复椒涂。

晚梦通帘柙,春寒逼酒垆。

解吟怜芍药,难见恨菖蒲。

试问年多少,邻姬亦姓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伤华发

旧国迢迢远,清秋种种新。

已衰曾轸虑,初见忽沾巾。

日薄梳兼懒,根危镊恐频。

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关亭春望

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

风摇岸柳长条困,露裛山花小朵愁。

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