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闲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襴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猛然思忆当年在仙境般的京华,相会的众多文士都风度翩翩,两百个同榜进士中,唯有你最是少年。
为求吉利早早换上有色官服,我们扔掉了所穿的白色衣衫,去和风流佳人结交,送上写着名字的红色纸笺。
歌楼中深夜里还在欢乐饮宴,把银烛高高点燃。花街柳巷里春天的湿泥,弄脏了我们锦绣的马鞍鞯。
又怎能料到如今做着小吏,为五斗米折腰在尘埃之间,与君一同追想当初的快乐时光,令人心中感到万分凄然。

注释

砀(dàng)山:县名,属宿州。
主簿:县令属官,掌户租、狱讼诸事。
朱九龄:王禹偁同榜进士,生平不详。
忽思:一作“闲思”。
蓬岛:即蓬莱、蓬壶,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它出没于海中,上有神仙所住的宫阙,人们可望而不可即。
此借指京都。
同年:同榜进士。
利市:吉利,好运气。
襕衫:服饰,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宋史·舆服志五》:“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
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抛白紵:指脱下庶人所穿白色细麻布襕衫,等待更换有色官服的好运。
“风流”句:指新进士以红笺所写的名纸(犹名片)去结交妓女。
红笺:又名浣花笺,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停:放置,此处引申为点燃。
柳巷:指妓女所居之地。
锦鞯:锦绣的马鞍鞯。
鞯,衬托马鞍的坐垫。
折腰:指弯腰逢迎上司。
陶渊明任彭泽令,知郡督邮将来,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于是弃官而去。
见《晋书·陶潜传》。
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寄砀山主簿朱九龄》,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与怀旧之情。开篇“闲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神仙共聚的仙境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青春的眷恋。

接着,“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展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以及文学创作的热爱。这里的“利市”指的是繁华的市集,“襕衫”则是精美的衣物;“风流名纸”则代表了高品质的书写材料,而“红笺”则是带有红色边饰的信笺,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文字艺术的追求。

中间两句“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描绘了豪华的宴席场景以及春天泥泞小路上的情形。这里的“歌楼夜宴”充满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而“柳巷春泥”则是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季节更迁。

最后,“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里“今日折腰”意味着诗人已身处凡尘,而“共君追想”则是与友人共同回忆往昔,“好凄然”则是对过往美好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现实生活、豪华宴席与春天泥泞小路、以及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在的尘世无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寄郓城萧处士

收藏家谱恐人寻,雨笠烟蓑自称心。

夜踏月华三径小,晓耕秋色一犁深。

庭园纵窄犹栽药,活计虽贫不卖琴。

应笑区区未名客,九衢尘土满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金乡张赞善

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著著斑衣。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种竹野塘春笋脆,采兰幽涧露牙肥。

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

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

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

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鱼台主簿傅翱

健羡鱼台景最奇,鲍参军到语多时。

波平绿野悬鱼网,木脱空城露酒旗。

锦掷鲜鳞红拨剌,雪翘寒鹭白䙰褷。

仍誇县尹风骚客,应有秋来唱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