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宿竹林寺谢尉仁父见访

幽人好客不嫌纡,带水拖泥辱顾予。

僧舍顿惊樽有酒,旅庖那患食无鱼。

敢辞数里来相遇,要使它时付特书。

新竹茂林中扫径,一瓯春雪少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隐士好客不嫌路远,带着泥泞来访我。
僧舍忽然惊喜地发现酒杯中有酒,旅途中厨房虽简陋但不愁没有鱼。
我不怕几里之遥来相会,只希望将来能有特别的信件告知。
在新竹茂密的树林中清扫出一条小径,品一杯春雪般的清茶,心中不再犹豫。

注释

幽人:隐士。
嫌纡:嫌弃路远。
带水拖泥:带着泥泞。
辱顾:来访。
僧舍:僧人的住所。
樽:酒杯。
旅庖:旅途中的厨房。
患:忧虑。
数里:几里远。
特书:特别的信件。
新竹:新生的竹子。
茂林:茂密的树林。
扫径:清扫小径。
一瓯:一碗。
春雪:形容茶水清澈如春雪。
踌躇:犹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雨中的竹林寺内,收到了故人探望的温馨场景。诗中表现了主人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幽人好客不嫌纡,带水拖泥辱顾予。" 这两句透露出隐者对朋友的热情欢迎,即使是在雨天,也愿意冒雨前来相会。这里的“纡”字,形容了雨中的湿滑和泥泞,但这都未能阻挠友人探访之心。

接着,“僧舍顿惊樽有酒,旅庖那患食无鱼。” 描述了寺中意外地准备了酒宴,而旅途中对食物的担忧则转瞬即逝。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寺院生活的简朴与和谐,以及友情在其中的重要性。

"敢辞数里来相遇,要使它时付特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道而来的敬意,并愿意将这份情谊长久地珍藏起来,甚至愿意用文字记录下来。

最后,“新竹茂林中扫径,一瓯春雪少踌躇。” 描绘了一片新竹丛生的竹林中,细心清扫的小径,以及春日里落下的雪花,带来了几分清新的氛围。这里的“踌躇”字,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美好的环境中的愉悦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以及他对生活中简单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饱食

予亦属厌耳,女宽何叹三。

一箪傥知足,八珍自忘贪。

驼峰擅西北,瑶柱誇东南。

但愿无是馁,藜羹非我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哀汤与立父(其三)

尚记宣和末,贤科擢阿戎。

义方传辇下,士誉走江东。

贺厦心虽切,披云意自忡。

思君想眉目,悲咽对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哀汤与立父(其一)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哀汤与立父(其二)

一门今七世,谁复似君家。

盛事追公艺,高风映伯华。

板舆方就养,玉树遽兴嗟。

叔子今何在,魂应到马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