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霪潦弥望从江家渡买舟至滁

六合茫茫水满天,江家渡觅泛湖船。

千畦原隰扬帆过,万柳东西倚棹穿。

行客翻愁歌瓠子,阳侯何意变桑田。

滁阳西涧溟濛里,野渡无人自古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游朴的《六合霪潦弥望从江家渡买舟至滁》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时所见的广阔水景与自然风光。首句“六合茫茫水满天”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浩渺无垠的水域之中,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接着,“江家渡觅泛湖船”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寻找船只准备泛舟湖上的场景,充满了期待与探索的意味。

“千畦原隰扬帆过,万柳东西倚棹穿”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千亩田地与湖泊相映成趣,船只在其中穿梭,而两岸的万柳随风摇曳,仿佛是为行舟指引方向。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行客翻愁歌瓠子,阳侯何意变桑田”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瓠子是一种古代乐器,此处借指行旅中的歌声,而阳侯则是传说中掌管水神,这里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诗人似乎在思考,为何美丽的景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最后,“滁阳西涧溟濛里,野渡无人自古怜”将视线转向了滁阳西涧,雾气弥漫的景象中,诗人独自一人在荒野渡口,不禁生发出一种孤独与怜悯之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切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变化的深邃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

泥途漉漉没征轺,骤雨如麻意转骄。

天上简书催客履,道傍灯火觅僧寮。

花宫席冷应无梦,莲社尊空可待招。

心羡山门长寂历,竹炉茗碗自昏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七月二十七日入京

十年裘马恋京华,此日重来迹未赊。

尺五仍瞻垂衮处,寻常犹记典衣家。

尧年拟效华封祝,汉使真乘博望槎。

独有故交零落尽,西风回首不胜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袁文谷尊人为渤海守州人祠之又以乡评祀于淮海

朱蟠当日颂循良,月旦余风韵更长。

渤海重看龚氏治,淮阳复有郑公乡。

芳祠两地蘋蘩合,遗事千秋竹帛光。

食报流辉曾未艾,象贤今已在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八月十七日免朝

万国趋跄祝舜年,车书云拥帝城前。

共欢北极垂仙仗,拟捧南山入寿筵。

烛影遥垂华月转,瑞光高并曙星悬。

九重恭嘿方深穆,未许环瞻尺五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