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义青的《五位颂》之五,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触道”一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世事的智慧境界。这里的“兼中到”,可以理解为在各种情况和境遇中都能保持平衡,不偏不倚;“解走之人不触道”,则意味着那些能够理解并顺应世间变化的人,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或困扰。
接下来的“一般拈掇与君殊,不落是非方始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境界的高妙之处。这里的“一般拈掇”指的是普遍的、常规的行为或思考方式,“与君殊”则强调了与常人的不同,即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不落是非方始妙”则是说,只有超越了对是非的执着,才能达到真正的妙境。这里所谓的“是非”,不仅指道德上的对错,更涵盖了生活中的各种评判和标准,只有超越这些评判,才能达到一种更为自由、宽广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的语句,表达了对人生智慧和境界的追求,鼓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