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新罗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您家居住在遥远的海边,我们分别后何时能再见呢?
虽然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但旅途遥远导致我变得贫困。
傍晚时分,海浪漫天,晚风吹过,横笛声中仿佛有春天的鸟儿在飞翔。
明天早晨在繁多的船只下启程,应该不会再遇到更远的朋友了。

注释

沧海外:形容非常遥远的海边。
何因:什么原因,指重逢的原因。
程途:旅途。
致贫:因为旅途而变得贫困。
浸天波色:满天的海浪颜色。
横笛:吹奏的笛子。
明发:天亮时。
千樯:众多的船只。
更远人:更远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开篇“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两句,设置了一种离别的空间感,朋友之远在大海彼岸,别离的原因无从细究,这里既有地理上的遥远,也蕴含了情感上的隔阂。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表明尽管自然环境和习俗可能给人以教育,但旅途中的艰辛自会使人变得贫穷。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则描绘了一幅景象丰富的画面。晚风吹拂着波光,与横飞的笛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则是送别之际,对朋友离去后的祝愿。诗人希望在这清晨的时刻,朋友能够顺利启程,不再遇到更远的旅途。这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对彼此相隔两地之后,内心深处的不舍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描写。

收录诗词(99)

项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迁
  • 籍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

相关古诗词

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

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殷中丞游边

话别无长夜,灯前闻曙鸦。

已行难避雪,何处合逢花?

野寺门多闭,羌楼酒不赊。

还须见边将,谁拟静尘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顾少府

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

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

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

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吟诗三十载,成此一名难。

自有恩门入,全无帝里欢。

湖光愁里碧,岩景梦中寒。

到后松杉月,何人共晓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