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莘老七绝(其二)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天目山前绿色漫溢衣襟
在碧澜堂上观赏船只穿梭

注释

天目山:一座山的名字。
绿浸裾:绿色浸湿了衣襟,形容环境翠绿。
碧澜堂:一个观赏景色的堂屋。
衔舻:船只接连不断。
作堤:修建堤坝。
捍水:抵挡洪水。
非吾事: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闲送:悠闲地送别。
苕溪:浙江的一条河流。
入太湖:流入太湖。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名为《赠孙莘老七绝(其二)》。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画面感和深远的意蕴。

"天目山前绿浸裾" 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碧澜堂上看衔舻" 则描绘了诗人在碧澜堂上观赏到船只穿梭的情景。这里的“天目山”和“碧澜堂”都是实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但也象征着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作堤捍水非吾事"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忙碌工作的一种超脱态度,通过“非吾事”四字,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不以物喜的高远情怀。

最后,"闲送苕溪入太湖" 一句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状态。这里的“闲送”二字充满了闲适与从容,“苕溪”和“太湖”的结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寓意着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乐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孙莘老七绝(其三)

夜来雨洗碧巑岏,浪涌云屯绕郭寒。

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意求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四)

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

暂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五)

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六)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