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百咏(其四十八)崇德河

楚俗声音误最多,近来方證桂门讹。

分明流向郴人道,此水今名崇德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湖南地区的方言发音错误最多,最近才发现桂林一带也有这样的错误。
当地人清楚地告诉我说,这条河原本的名字,现在被叫做崇德河。

注释

楚俗:湖南地区的风俗。
声音:方言发音。
误最多:错误最多。
近来:最近。
方:才。
證:发现。
桂门:桂林一带。
讹:错误。
流向:指河水的走向。
郴人:郴州人。
道:说。
此水:这条河。
今名:现在的名字。
崇德河:崇德河(地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楚地声音误读的反思,以及对郴江之水流向及其新名称崇德河的描述。首句“楚俗声音误最多”表达了作者对于楚地人发音不准确的观察;“近来方證桂门讹”则指出作者在最近才意识到这种错误,桂门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域或门派。在第三句“分明流向郴人道”,诗人描绘了水流清晰可见地流向郴州地区,而最后一句“我水今名崇德河”则揭示了这条河流的新名称——崇德河。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地方语音和地理知识的关注,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地域文化认同的深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事物命名及其意义的思考,是一篇融合了地理、语言与文化的诗作。

收录诗词(131)

阮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 籍贯: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
  • 生卒年: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郴江百咏(其六十八)崇毅寺

城外招提竹隐门,更无一点利名尘。

蒲团纸帐松窗下,却有安禅藏卷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郴江百咏(其七)清淑堂

三仙一相有遗风,清淑谁言到此穷。

寄与郴阳忠信士,得名端合谢韩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郴江百咏(其十八)绿净堂

绿如青草净如渊,远近山光上下天。

有客凭栏若相问,为言此处似蒸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郴江百咏(其三十四)黄相山

东带连山接五羊,西分郴水下三湘。

路人到此休南去,岭外千峰尽瘴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