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八)

思陵苛察误宸聪,国计周章践祚中。

高栋已看倾大厦,神奸转复认孤忠。

论兵轇轕终无定,驭将宽严失至公。

独有俭勤关睿虑,年年水旱瘁深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深刻揭示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可能因过于苛求细节而忽视大局的现象。诗人以“思陵”为引子,暗指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批评他因过分关注细枝末节而导致决策失误,最终国计民生陷入困境。

“高栋已看倾大厦”,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大厦即将倒塌的情景,暗示国家危难。然而,“神奸转复认孤忠”,却在转折处揭示出,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仍有人坚守忠诚,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论兵轇轕终无定,驭将宽严失至公”,指出在军事策略和将领管理上,崇祯皇帝的决策缺乏明确性和公正性,导致军队无法统一行动,战斗力大打折扣。

最后,“独有俭勤关睿虑,年年水旱瘁深宫”,强调了勤俭节约和智慧思考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皇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辛劳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明智治国之道的追求,以及对勤政爱民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26)

张笃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九)

赤眉分道乱中原,海内征输怨正繁。

天子常虚大盈库,军储折入小黄门。

伤心陵墓樵苏尽,回首乾坤战气昏。

赖有范倪诸节烈,犹能一死答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

潼关不守竟仓皇,遗恨中涓促丧亡。

骁贼直闻趋洛下,行营又见溃河阳。

将军力战捐躯脰,竖子迎降类犬羊。

从此三关似刳竹,谁人决策守金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一)

铜蹄谁见下襄阳,坐致鲸鲵入未央。

秘殿遗音怜赤子,大荒披发诉高皇。

九原龙剑沉王气,三月乌号哭国殇。

死难纷纭酬养士,由来义烈重纲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二)

坐使神州竟陆沉,秋江百丈莫言深。

南迁不少黄潜善,留守空为宗汝霖。

下濑将军窥故国,太行忠义感雄心。

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