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兄弟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

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

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

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

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

相去复几许,道里近三千。

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分散的家庭让人眷恋,追逐名利使人奔波。
一人在尘土中骑马疾驰,一人在风波中乘船漂泊。
忽然想起离别的时刻,那时我们在秋风前沉默不语。
离别后日复一日,转眼已过了七年。
花朵落在城中的池塘,春意深深,江面上天空如画。
登上高楼向东南眺望,鸟儿消失在烟雾苍茫之中。
相距究竟有多远呢?路程将近三千。
平坦之地尚且难以相见,更何况我们被山川阻隔。

注释

分散骨肉:指家人分离。
趋驰名利牵:追求名利的牵绊。
一奔尘埃马:形容奔波劳碌的生活。
一泛风波船:比喻在生活的波折中挣扎。
悯默:沉默而悲伤。
别来朝复夕:离别后的每一天。
积日成七年:时间积累成了七年之久。
花落城中池:描绘春天花落的景象。
春深江上天:春天江面的景色,天空晴朗。
鸟灭烟苍然:鸟儿在烟雾中消失,画面朦胧。
相去复几许:相距还有多远。
道里近三千:形容距离遥远。
况乃隔山川:更不用说被山水隔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亲人分隔两地的无奈和渴望团聚的情感。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一句,直接点出了骨肉相连的亲情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无法相守。"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远行和海阔天涯的困境。

“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表达了对往昔离别之刻的回忆,那份哀伤在秋风中更显凄凉。"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则是时间流逝,岁月匆匆,让人感叹。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通过对比城中的花落和江上的春色,表现了时光易逝与自然界的变迁。"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则是诗人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只见到一片迷离的景象。

“相去复几许,道里近三千”直白地表达了与亲人的距离之远,而"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则强调了即便是在平坦的大地上,也难以望到彼此,更不用说隔着山川。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深远而又带有无奈情感的意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行简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形式: 古风

寄张十八

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

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

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

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

经旬不出门,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张生,贫僻住延康。

慵中每相忆,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秋来未相见,应有新诗章。

早晚来同宿,天气转清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李十一建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

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

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

连步笑出门,衣翻冠或倾。

埽阶苔纹绿,拂榻藤阴清。

家酝及春熟,园葵乘露烹。

看山东亭坐,待月南原行。

门静唯鸟语,坊远少鼓声。

相对尽日言,不及利与名。

分手来几时,明月三四盈。

别时残花落,及此新蝉鸣。

芳岁忽已晚,离抱怅未平。

岂不思命驾,吏职坐相萦。

前时君有期,访我来山城。

心赏久云阻,言约无自轻。

相去幸非远,走马一日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李苏州兼示杨琼

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为问苏台酒席中,使君歌笑与谁同。

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