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行简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形式: 古风

翻译

心情愁闷常皱眉,沉默少语心中烦。
岂是我愿如此过,抬头望去无友伴。
去年春天你西行,任职巴蜀地遥远。
今年春天我被贬,抱病在江海边。
我们相隔六千里,天地之间阻隔深。
书信十封九未达,如何能解忧心深。
口渴之人多梦饮,饥饿之人常梦饭。
春日梦境何处去,闭眼仿佛到东川。

注释

郁郁:形容愁闷的样子。
敛:收缩,此处指皱眉。
默默:沉默寡言。
举目:抬头看。
尔:你。
西征:向西行进,出征或远行。
南谪:被贬到南方。
江海壖:江海旁边的偏远之地。
地绝:地理阻隔。
天邈然:形容遥远的样子。
十书九不达:十封信有九封未能送达。
渴人:口渴的人。
饥人:饥饿的人。
东川:这里指诗人被贬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地名。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团聚之情。首句“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描绘了一种压抑的情感状态,似乎有许多话想说,但又难以启齿。诗人并不乐见这样的状况,通过“举目谁与欢”一句表达了对共享快乐时光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话,“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描述了诗人和亲友分别的情形,一个向西征战,另一个则因病留守,相隔遥远,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春天。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这两句强调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和沟通的困难,虽然有书信往来,但大多数时候无法送达,这种隔阂让人愈发感到忧伤。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愿望,就如同口渴的人常梦见饮水,饥饿的人常梦见进食一样,诗人在春天的夜晚,也常梦到远方的亲友。

最后,“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则是诗人在春夜中难以入眠,只能闭上眼睛,心灵飞扬地前往东川,去寻找那遥不可及的美好时光和亲情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地理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隔绝的孤独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沉思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张十八

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

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

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

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

经旬不出门,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张生,贫僻住延康。

慵中每相忆,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秋来未相见,应有新诗章。

早晚来同宿,天气转清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李十一建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

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

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

连步笑出门,衣翻冠或倾。

埽阶苔纹绿,拂榻藤阴清。

家酝及春熟,园葵乘露烹。

看山东亭坐,待月南原行。

门静唯鸟语,坊远少鼓声。

相对尽日言,不及利与名。

分手来几时,明月三四盈。

别时残花落,及此新蝉鸣。

芳岁忽已晚,离抱怅未平。

岂不思命驾,吏职坐相萦。

前时君有期,访我来山城。

心赏久云阻,言约无自轻。

相去幸非远,走马一日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李苏州兼示杨琼

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为问苏台酒席中,使君歌笑与谁同。

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形式: 古风

寄杨六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

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

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

岂无旧交结,久别或迁易。

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

唯君于我分,坚久如金石。

何况老大来,人情重姻戚。

会稀岁月急,此事真可惜。

几回开口笑,便到髭须白。

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闲隙。

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