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寺竹间阁子

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水黄。

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

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凋零的花朵还带着叶子,显得幽暗,新生的竹笋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只见竹林下的阴影一片翠绿,却不知汧水已经变得浑黄。
高大的树木倾斜着身躯,引来山鸟栖息,深池引来黄河的鲂鱼。
种植这些竹木实属不易,孤独的僧人因辛勤劳作而身形消瘦。

注释

残花:凋零的花朵。
带叶:还带着叶子。
暗:显得幽暗。
新笋:新生的竹笋。
出林香: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竹阴:竹林下的阴影。
汧水:汧河。
黄:浑黄。
树高:高大的树木。
倾陇鸟:引来山鸟栖息。
池浚:深池。
河鲂:黄河的鲂鱼。
栽种:种植。
良辛苦:实属不易。
孤僧:孤独的僧人。
瘦欲尪:身形消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佛法修行者的理解。

"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 这两句表明春天已经过去,而新的生命力正蓬勃发展。残花不再鲜艳,但依然带着枯萎的叶子,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而新生的竹笋则从密林中探出头来,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水黄。" 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竹子的生命力和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竹子不仅给予诗人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遮蔽了其他景物,使得诗人只能感受到竹林的绿意,而忽略了河水可能已经变黄。

"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画面。大树上栖息着鸟儿,它们的歌声似乎与远处山谷中的回音交织在一起;而池塘里的水流潺潺,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

"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尪。"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对劳作和修行的思考。栽培植物需要耐心和辛勤的付出,而那位独自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侣,在长期的禅修中变得瘦弱,似乎随时都可能因风而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劳作与精神追求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苏轼在宋代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感受和哲思。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国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二)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三)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

不如种丛彗,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