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荣枯得失理昭然,谁敩离骚更问天。
生下便知真梦幻,老来何必叹流年。
清风不变诗应在,明月无踪道可传。
珍重匡庐沃洲主,拂衣抛却好林泉。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梦幻以及自然美好的哲理思考。开篇“荣枯得失理昭然,谁敩离骚更问天”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荣枯指代兴衰变化,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来反思生命的真实与梦幻的虚妄。接下来的“生下便知真梦幻,老来何必叹流年”则深化了这种思考,表明自小便已洞察到世间万物如梦,如同老子所言“人生若梦,为之奈何”,因此老去的时候,不必再为流逝的时光而感慨。
中间两句“清风不变诗应在,明月无踪道可传”则转向了对自然美与文化传承的赞美。清风不变,暗指诗人内心之坚定;诗应在,表达了诗歌作为传递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明月无踪,则是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道德或真理的深远而又难以触及;道可传,强调了文化和精神价值的传承。
末尾“珍重匡庐沃洲主,拂衣抛却好林泉”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珍重匡庐,可以理解为珍惜与朋友相聚的时光;沃洲主,或许指的是某一特定之地的领袖或主人,诗人通过这位领袖表达了对共同美好记忆的缅怀。而“拂衣抛却好林泉”则是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的表达,林泉往往象征着清净自在的隐逸生活。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哲理思考、自然美感与友情怀念的诗作。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
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
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
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峨嵋来已远,衡岳去犹赊。
南浦悬帆影,西风乱荻花。
天涯遥梦泽,山众近长沙。
有兴多新作,携将大府誇。
洒落南宗子,游方迹似云。
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
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
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
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
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
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