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注释

槛: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不谙: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凋:衰落。
碧树:绿树。
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兼:一作“无”。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思妇的画面。"槛菊愁烟兰泣露"以菊花在晨雾中含愁,兰花沾露似哭泣,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看到燕子成双成对,更增添了她的离别之苦。"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借月光表达主人公彻夜难眠的离愁,月儿不解人间离别之苦,直到拂晓才穿透朱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进一步渲染秋意,西风吹落绿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她独自登上高楼,遥望远方,希望能寻找到心爱的人,但天涯路漫漫,不知所向。最后两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表达了她想要传递书信的渴望,然而山水阻隔,不知对方身在何方,情感深沉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离愁别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47)

晏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生卒年:991-1055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五)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

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

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