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四)

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

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

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

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腊日祭祀的情景,以及皇帝亲临郊外进行校猎的壮观场面。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礼仪色彩和对国家安宁、人民丰年的美好祝愿。

首先,“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开篇点明了腊日祭祀的传统,通过“八蜡”这一古代祭祀仪式的提及,展现了对古老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接着,“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两句,表达了祭祀的目的在于感谢神灵保佑农事顺利,同时祈求猫虎等动物保护农田免受侵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描绘了皇帝亲临郊外进行校猎的场景,旌旗飘扬,气势磅礴,不仅展示了皇家的威仪,也寓意着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接下来,“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则进一步强调了校猎活动对于锻炼武力、驱散邪气的作用,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两句,转而描述了祭祀活动中的食物准备,既体现了对神灵的供奉,也预示着对宾客的款待,展现了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礼节的重要性。

最后,“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农业丰收、河海安宁的美好愿景,是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军事训练、农业生产和国家治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五)

十五初志学,性颇嗜经史。

谋生计已疏,岂复亲耒耜。

自期德业成,拾芥取青紫。

中季遂蹉跎,五十始从仕。

扈从游两京,伏腊已三祀。

寸劳不能效,窃禄抱深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六)

瑶花已三白,腊戍当兹晨。

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形式: 古风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七)

我本山泽民,浪迹随渔樵。

岂意蒙齿录,置身事清朝。

矧居翰林场,交好皆英僚。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

壮怀固浩浩,白发何萧萧。

醉来目云汉,寂默神弥超。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

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

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

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

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

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