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十六)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

老子可归矣,击壤乐春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与军事布防的情形,以及对胜利的庆祝和归家的向往。语言雄健,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胸襟与才情。

开篇“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两句,勾勒出边疆的坚固与历史的沧桑,设置了整个诗歌的宏伟基调。“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则透露出军事行动的慎密与策略。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三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严密防守和对敌人的蔑视,这里的“蛇豕”比喻着胆小如鼠的敌人,不足为虑。

随后的“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两句,则流露出作者的一丝哀愁与战斗后清理战场的情景。“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部署和阵地的坚固。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两句,或许是在表达对长官或前辈的敬仰,以及对自己防守疆土的决心。“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三句,则是对军事行动和将士们英勇战斗的赞美。

最后,“老子可归矣,击壤乐春台”两句,流露出作者对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能够平安返回家园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军事行动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一个多层次、丰富细节的画面。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四)幕府诸公有和,再用韵谢之

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

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

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

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

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

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

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十一)辛丑送胡子安赴远安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十九)再和

鸿雁未应到,可怪此番风。

木犀天气,何事爽逼夹衣重。

长记呼韩塞下,每向飞廉声里,占见马蹄东。

今且闭门睡,都不管山翁。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

纷纷成败,任取勋业纪南宫。

幸得明朝无雨,定是中宵有月,莫放酒尊空。

起舞弄庭叶,清影伴岩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二)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汩汩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