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潦雨弥旬月,予方念鞠穷。
子行何草草,别语又匆匆。
汉沔英灵在,江山今昔同。
未须登岘首,先合拜隆中。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怀念的诗句。开篇“潦雨弥旬月,予方念鞠穷”表达了在连绵细雨中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旬”指的是农历的一个小月,也就是半个月,这里形容雨水连绵不绝;“鞠穷”则是古人对远方亲人的一种怀念之词,鞠穷即是相思的意思。诗人在这细雨绵绵中,更增添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接着,“子行何草草,别语又匆匆”则描写了分别时的情景。“子行”指的是儿童或朋友,"何草草"表现了急促的脚步声;“别语”即是告别的话语,而“匆匆”形容告别时情感的仓促和不舍。这里通过对脚步声和告别话语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迫切的情感和不愿分离的心境。
第三句“汉沔英灵在,江山今昔同”则是一种抒发怀古之情的表述。“汉沔”,指的是汉水与沔水,这里代指襄阳地区;“英灵在”意味着有英才或英雄的人物存在;“江山今昔同”则是说尽管时间过去了,但江山依旧,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英杰人物的怀念。
最后,“未须登岘首,先合拜隆中”则是在告别之际表示愿望。“岘首”指的是高山之巅,而“未须登”意味着还不需要攀登;“先合拜隆中”则是说在此之前,应该向隆中的某位尊者或长辈行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某种力量的敬仰,以及希望得到这份力量支持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怀,展现了一种离别之苦、怀念之情以及对英雄英杰人物的崇敬之心。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风雨能来共此庐,见犹恨晚未云虚。
低昂前日遗尘叹,淹忽经年结草居。
一室待除嗟事小,众人相遇识君初。
如何便拟皋门隐,不为哀时失著书。
客中过佳节,言寻友朋欢。
驱车薄湖堧,遂憩朱楼阑。
重云蔽野黑,高柳依人寒。
便欲委渊沙,所嗟湖不宽。
意外惊闻汝失儿,前书曾谓已胜医。
庸知一子天终夺,此事十年吾所悲。
来日艰虞应自惜,大伦朋友岂能遗。
北来好及榴花放,只怕重题旧苑诗。
俯仰十四年,今朝始一恸。
问居得噩耗,杀身讵为痛。
所哭知我者,遇我不以众。
乃无国士报,敛恨隔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