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主簿归金坛

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

县郭舟人饮,津亭渔者歌。

茅山有仙洞,羡尔再经过。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与你共度十年,离别之情如何承受。
在外做官远离故乡,归乡之梦化作江面波涛。
京口的青山遥远,金陵的芳草茂盛。
早晨的云帆映照,江上的白天宁静晴朗。
城郊码头船夫饮酒,渡口渔夫唱起歌谣。
茅山有神秘仙洞,我多么羡慕你能再次经过。

注释

十年旧:多年的交情。
离别:分离、告别。
宦游:在外做官。
故国:故乡。
归梦:思乡梦境。
沧波:江水波涛。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金陵:古南京。
云帆:装饰华丽的帆船。
晓容裔:早晨的帆影。
江日:江上的太阳。
县郭:县城。
舟人:船夫。
津亭:渡口的亭子。
渔者歌:渔夫的歌声。
茅山:江苏句容的名山。
羡尔:羡慕你。
再经过:再次路过或访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刘主簿归金坛》,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故土的深厚感情。诗中“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两句,表明了诗人与被送别的人已有十年的交情,而离别之痛,如同刀割一般难以忍受。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则写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游历他乡时,常思念自己的故土,甚至在梦中也希望能够回到那片滔滔的江水(沧波)之旁。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描述了诗人对刘主簿即将到达的目的地——金坛的景色有着深刻的印象。京口指的是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金陵则是南京的古称,这里青山远阔、芳草如织,充满了生机与美丽。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描绘了一幅早晨帆船在轻柔的云雾中缓缓前行,阳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营造出一片宁静与和谐的景象。

“县郭舟人饮,津亭渔者歌”则转换了场景,写到岸边的县城里有人在船上饮酒作乐,而水中的渔夫也随之高声歌唱,渲染出一幅热闹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茅山有仙洞,羡尔再经过”表达了诗人对神秘的茅山及其中传说中的仙洞充满向往,希望刘主簿能够再次途经此地,以便亲临其境,领略那份超凡脱俗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

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

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

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

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

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

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明主降黄屋,时人看白云。

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

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宿香山寺石楼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

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

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万齐融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

摇巾北林夕,把菊东山秋。

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

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

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

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