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咏史十三首(其七)

同文黑狱少完肤,妖焰熏天万事诬。

酷吏凭添沉命法,奇刑尽隶执金吾。

勾陈天远浮云蔽,贯索星明正气孤。

翻借封疆成铁案,谁怜道济血模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明朝末年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首句“同文黑狱少完肤”,形象地揭示了当时司法制度的不公与残酷,监狱中鲜有人能幸免于难,暗示了社会正义的缺失。接着,“妖焰熏天万事诬”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一切是非颠倒,真相被掩盖,冤假错案层出不穷。

“酷吏凭添沉命法,奇刑尽隶执金吾”两句,揭露了官僚体系中的恶行,酷吏利用权力随意定罪,施以残忍的刑罚,而这些暴行却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执行。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以及对人权的严重践踏。

“勾陈天远浮云蔽,贯索星明正气孤”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了社会正义的缺失。勾陈天远,象征着天道的遥远与不可触及;浮云蔽日,则表明了正义之声被遮掩,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而“贯索星明正气孤”中的贯索星,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但在这片黑暗中显得孤立无援,正气难伸。

最后,“翻借封疆成铁案,谁怜道济血模糊!”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封疆成铁案,意味着历史上的冤屈和不公被固化为无法更改的事实,而“谁怜道济血模糊”则借用了古代名臣包拯(字希仁,又称为包道济)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在黑暗时代中坚持正义、勇于抗争者的深切同情与怀念。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光辉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6)

张笃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八)

思陵苛察误宸聪,国计周章践祚中。

高栋已看倾大厦,神奸转复认孤忠。

论兵轇轕终无定,驭将宽严失至公。

独有俭勤关睿虑,年年水旱瘁深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九)

赤眉分道乱中原,海内征输怨正繁。

天子常虚大盈库,军储折入小黄门。

伤心陵墓樵苏尽,回首乾坤战气昏。

赖有范倪诸节烈,犹能一死答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

潼关不守竟仓皇,遗恨中涓促丧亡。

骁贼直闻趋洛下,行营又见溃河阳。

将军力战捐躯脰,竖子迎降类犬羊。

从此三关似刳竹,谁人决策守金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一)

铜蹄谁见下襄阳,坐致鲸鲵入未央。

秘殿遗音怜赤子,大荒披发诉高皇。

九原龙剑沉王气,三月乌号哭国殇。

死难纷纭酬养士,由来义烈重纲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