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遥远的关外,面对秋月和晚潮,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时事的忧虑。诗人通过九门(指京城长安的九个城门)上的议论和万里之外的风声,表达了自己关心国事的心情。而“雁来云杳杳”则描绘了大雁归来的景象,增添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诗人在木叶纷飞的浦边,感受着离别的孤寂和空旷。
戴叔伦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这种风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关注国家大事的胸怀,这在唐代文人中颇为少见。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夜月边城影,秋风陇水声。
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
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
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
到时应变俗,新政满馀姚。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