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夜月边城影,秋风陇水声。
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大唐帝国的强盛军力和广阔疆土。开篇“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两句直接表达了帝王的威严和军队的远征能力,把读者的视线迅速拉到辽阔的战场上。“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则具体描绘了战争的情景,"建牙"指的是军营的设置,而“朔漠”、“胡城”都是边疆地区的名称,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唐军深入敌境的勇猛场面。
接下来的“夜月边城影,秋风陇水声”则转而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萧瑟的边塞夜景。月光之下,城堡的轮廓若隐若现,而秋风吹过,带来了陇山流水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越战争喧嚣的宁静氛围。
最后,“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中“陈琳”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陈琳,他曾在公文上批评曹操,这里用他作为能写好檄文(即古代的一种正式书信)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崔融文学才能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雅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不仅展示了军事上的强大,还有文化上的自信,体现了唐代文人骄傲的民族情感。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
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
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
到时应变俗,新政满馀姚。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兵尘犹澒洞,僧舍亦徵求。
师向江南去,予方毂下留。
风霜两足白,宇宙一身浮。
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