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十二)和巽吾观荷

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

无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颦中。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

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穷。

江南曲曲烟雨,谁是醉施翁。

但恨才情都老,无复风流曾梦,缥缈赋惊鸿。

寄语清净社,小饮合相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夏夜的荷塘边上对月下的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

“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这里用了美丽的意象来形容荷花在微风中的轻柔摇曳,以及夜晚露珠如珍珠般挂在荷叶上,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画面。

“无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颦中。”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从梦中醒来后的状态比作醉酒初醒时的迷离感,这种感觉与世事带来的忧伤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这里描写的是一个热闹的夜宴场景,但诗人却选择乘坐一只小舟远离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之地。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内在世界的向往。

“寂寂五更风。”这句简单而富有意境,表达了夜深人静时的宁静气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清醒。

“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这里,“误赏”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而“愁思满青铜”则是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感慨,这两句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但又易逝的事物时复杂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句,“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穷。江南曲曲烟雨,谁是醉施翁。”这里的数字可能指的是某种具体的情境或者时间,但更深层次上,它们构成了诗人对无常世事的一种感慨和迷茫。在“江南曲曲烟雨”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湿润而又模糊的环境中,是谁还能保持一份醉心于文学艺术的从容?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质疑,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两句,“但恨才情都老, 无复风流曾梦,缥缈赋惊鸿。寄语清净社,小饮合相容。”诗人表达了对年华易逝、才情不再的遗憾,以及那些美好的记忆和理想已经随着时间消散。最后,他在“清净社”中与友人小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相互之间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美好而易逝事物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生活、艺术和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游洞岩,夜大风雨,彭明叔索赋,醉墨颠倒

坐久语寂寞,泉响忽翻空。

不知龙者为雨,雨者为成龙。

看取交流万壑,不数飞来千丈,高屋总淙淙。

是事等恶剧,裂石敢争雄。敲铿訇,扪滑仄,藉蒙茸。

苍浪向来半掩,厚意复谁容。

欲说正元旧事,未必玄都千树,得似洞中红。

檐语亦颠倒,洗尔不平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四)和尹存吾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

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

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

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

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

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

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四)寿周溪园,有序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