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洞岩,夜大风雨,彭明叔索赋,醉墨颠倒

坐久语寂寞,泉响忽翻空。

不知龙者为雨,雨者为成龙。

看取交流万壑,不数飞来千丈,高屋总淙淙。

是事等恶剧,裂石敢争雄。敲铿訇,扪滑仄,藉蒙茸。

苍浪向来半掩,厚意复谁容。

欲说正元旧事,未必玄都千树,得似洞中红。

檐语亦颠倒,洗尔不平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人刘辰翁的作品,属于宋末元初时期。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次夜晚风雨中的游洞岩之旅,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坐久语寂寞,泉响忽翻空。"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独自坐在山中,对着泉水的声音感到寂寞和孤独。泉水的响声如同天上的声音,使得空间似乎被突破,这种意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深邃与空旷。

"不知龙者为雨,雨者为成龙。" 这里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龙文化象征,即龙能变化无穷,云雨亦是龙的变幻之一。这两句暗示着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力量,以及诗人对于这种超越人类理解力的自然现象感到的敬畏。

接下来的"看取交流万壑,不数飞来千丈,高屋总淙淙。" 描述了山洞之间泉水流动的声音,以及其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空间感。这里的“不数”表达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自然景观,而“高屋总淙淙”则描绘出水声在山间回荡,给人一种无边际的感觉。

"是事等恶剧,裂石敢争雄。敲铿訇,扪滑仄,藉蒙茸。" 这几句诗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岩石被水流冲击而破碎的声音,以及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场景。

至于"苍浪向来半掩,厚意复谁容。欲说正元旧事,未必玄都千树,得似洞中红。"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最后两句"檐语亦颠倒,洗尔不平胸。" 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和洗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领悟来平复内心的波动。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山洞、泉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刻感受与思考,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十四)和尹存吾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

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

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

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

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

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

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四)寿周溪园,有序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二)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