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春夕旅怀寄左偃

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悽悽。

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

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

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柳树过了清明时节,柳絮纷飞,让人感伤时事,怀念旧日,心情悲凉。
月光洒在楼阁之上,云彩刚刚消散,家乡在水边的洲渚上,梦境却迷失了方向。
每当看到自己斑白的头发,总感到惭愧,因为镜子中的自己已不再年轻,醒来后又害怕听到杜鹃的啼叫。
我如同一位隐居北山的文人,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持杖漫步吟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日黄昏时分,于海上所感所思的情景。首句“柳过清明絮乱飞”以柳絮飘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初春的景色与氛围,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心中的忧郁情怀。

接着,“感时怀旧思悽悽”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致,不禁触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这种怀旧之情,既与自然景物交织,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月生楼阁云初散”则通过月光初照、云雾渐散的细节,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朦胧的夜晚氛围。紧接着,“家在汀洲梦去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他的心灵随着梦境飘向遥远的地方,但却又迷离不知所终,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发白每惭清鉴启”中,“发白”指的是头发苍白,象征着诗人的年华老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每惭清鉴启”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镜中自己的苍老容颜,不禁感到自责和悲凉。

“酒醒长怯子规啼”一句,则是诗人在酒醒之后,对自己过去的放荡不羁生活感到不安和悔恨。这里,“子规啼”可能暗指诗人对自己的失意与自责,内心深处的痛楚难以言表。

“北山高卧风骚客”描绘了诗人独处北山之巅,面对着狂野的春风,自己则是一个飘泊不定的游子。这里,“风骚客”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最后,“安得同吟复杖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找到知音、共享旅途心境的渴望。他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与知己共同吟咏诗句,分享彼此的心声,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情和文学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海上的感受、怀旧思念、夜晚梦回家园、年华老去的自责、酒醒后的悔恨、北山独处的孤独以及对知音的渴望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海上载笔依韵酬左偃见寄

都城分别后,海峤梦魂迷。

吟兴疏烟月,边情起鼓鼙。

戍旗风飐小,营柳雾笼低。

草檄无馀刃,难将阮瑀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海城秋夕寄怀舍弟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

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窗闲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

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海城秋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

槐柳蝉声起渡头,海城孤客思悠悠。

青云展志知何日,皓月牵吟又入秋。

鉴里渐生潘岳鬓,风前犹著卜商裘。

鸣琴良宰挥毫士,应笑蹉跎身未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一)

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

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

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

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