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匡真禅师画像赞二首

见流滔天,公峙如山。壁立万仞,捍其狂澜。

可望而却,不可览攀。犀颅虎眸,美髯绕颊。

云辞电机,霹雳为舌。邪宗堕倾,魔胆破裂。

须臾清明,光风霁月。丛林驴骡,蹴踏龙象。

不可系羁,逸气迈往。我不得济,大地是浪。

忽然现前,清机历掌。阿罗汉有,三毒捺落。

迦没把柄,咄哉黄面。浙子一生,吃著不尽。

形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云门匡真禅师的威严与超凡脱俗之气。首句“见流滔天,公峙如山”以水势浩荡与山岳屹立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禅师的坚定与不屈。接着“壁立万仞,捍其狂澜”进一步强调了禅师如同磐石般稳固的力量,能够抵挡一切狂风巨浪。

“可望而却,不可览攀”则暗示了禅师的境界深不可测,即便是仰望也难以触及,更不用说攀登。接下来的“犀颅虎眸,美髯绕颊”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禅师的外貌特征,犀角般的额头和虎眼透露出智慧与力量,美髯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云辞电机,霹雳为舌”将禅师的言语比作闪电与雷鸣,既表达了其言辞的震撼力,也暗示了禅师思想的深远与锐利。接下来的“邪宗堕倾,魔胆破裂”则赞扬了禅师对错误教义的批判与对邪恶势力的打击,显示了其正直与勇敢。

“须臾清明,光风霁月”形容禅师的内心如同晴朗的天空,光明而纯净,即使在短暂的瞬间也能带来长久的宁静与和谐。“丛林驴骡,蹴踏龙象”则以动物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禅师的影响力,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在其引导下达到非凡的成就。

“不可系羁,逸气迈往”表明禅师的思想与行动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充满了超越常规的气度。“我不得济,大地是浪”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境界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忽然现前,清机历掌”意味着禅师的智慧与真理在关键时刻显现,如同掌中之物,清晰可见。

最后,“阿罗汉有,三毒捺落”赞扬了禅师如同阿罗汉一般,能够克服贪、嗔、痴三种烦恼。“迦没把柄,咄哉黄面”则是对禅师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的个性的描述。“浙子一生,吃著不尽”则表达了禅师的影响深远,其教诲与智慧将伴随一生,不断被探索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门匡真禅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的思想以及对邪恶的坚决打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智慧与影响力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南安岩主定光古佛木刻像赞

秦时?轹,如刀口希。廓然见前,石火莫追。

法于是中,不著思惟。举既不顾,咦之而往。

天中函盖,目机铢两。久雨不晴,清机历掌。

孰传其要,绝尘逸群。深明二子,详豁诸孙。

维定光佛,出豁之门。以真如用,使令万象。

反易黠鲁,纵夺雨旸。洗痴暗目,回颠倒想。

示汝语言,一切智畏。如月入水,如风行空。

无所妨碍,赠以之中。又复怜汝,□□未识。

方其死时,谓是生日。如光照珠,如甜说蜜。

形式:

毛氏所蓄岩主赞

此像为谁,天中之尊。道传云门,为四世孙。

白帽蒙首,须髯绕颊。见之清凉,洗烦恼热。

以偈为檄,指撝造化。诗乃办两,出于咄嗟。

以境惟心,往复无间。是故死时,亦生之旦。

怒猊乳虎,亦生敬虔。何以致之,真慈则然。

南率古□,形如侧磬。稽首定光,千江月影。

形式: 四言诗

小字华严经赞

我闻尊者龙胜师,应供曾入娑竭海。

龙宫微尘妙章句,目所一瞥辄能诵。

流于五天及震旦,为热恼中甘露门。

唯道人栖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

能于方策纸墨间,书此大经十万偈。

诵于蜗舍巢庵中,了然如在龙宫见。

观者种性有差别,爱慕皆生殊异想。

要当谛观一尘中,亦有无边妙经卷。

昔有智人破此尘,十方世界一切说。

以名尘故非断空,而可破故非实有。

了此两宗妙法门,亦摄一切契经海。

譬如困卧俄顷际,梦中所历更千载。

乃知一念圆古今,真实际中法如是。

一微尘妙不可测,当知一一尘亦然。

譬如天帝网明珠,珠体莹然俱照彻。

一珠具足诸网珠,一一珠中同遍入。

我今以此金刚句,坏灭彼众下劣想。

使悟尘中含此经,奚方策中乃惊异。

咨尔山君河树神,各各当忆本愿力。

要当勇猛勤守护,勿令邪念辄蠹侵。

毗蓝风吹须弥卢,劫火焚烧大千界。

为摊此经一切处,使其凉曝各得所。

我此现前佛子等,作是观者名正观。

稽首十方调御师,刹刹尘尘为作證。

形式:

小字金刚经赞

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观空性则是色。

欲显空色不思议,仰空书此金刚句。

至今风雨被原野,诸樵牧者集其下。

乃知肉眼不能见,譬如水中有盐味。

唯道人琼思精奇,能观色性即是空。

视此纤管大如椽,挥翰如行九轨道。

故于兼寸环中备,足广大言说身世。

人可见,不可读,譬如婴儿亲崖蜜。

我于此经能證入,初中后善三法门。

忽然落笔如建瓴,不复现行生倒想。

由色空观入诸境,奏刀肯綮无全牛。

尽持此法施群生,甚微细智愿同證。

形式: